丁烈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原文即将刊载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五期。摘要: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创新模式,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智能建造不仅仅是工程建造技术的变革创新,更将从产品形态、建造方式...
丁烈云还指导博士生在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前沿领域发表2篇ESI高被引论文。科研本是一件坐穿冷板凳的苦差事,丁烈云做了四十年,周迎也做了近二十年,他们反倒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
丁烈云院士:我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建造的有机融合,是实现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智能建造的实施能对工程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进行全方位赋能,促进工程建造过程的互联互通、线上线下...
丁烈云: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风口上的装配式建筑,到底“新”在哪?建筑业科技创新暨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两院院士吴良镛:推动人居高质量发展2019中国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产业峰会暨展示会在深隆重举行
丁烈云说,现在对大学有各种各样的排名,采取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但是高校不能被这些排名绑架。因为这些排名大多以论文为主要指标,加上一些评价性的主观指标。而高校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工作和成果,基本上在这些排名系统中是没有反应的。
丁烈云表示,湖北是教育大省,也是科技大省。.武汉有一批很好的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想更好地发挥...
丁烈云认为,国家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英明的举措。关键是写好两篇“论文”世界一流大学怎么建?丁烈云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就是立足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
丁烈云说,卸下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一职之后,他反而比以前更忙了。退下行政职务后,这位年过六旬的教授还在继续做着他的研究,带他的学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成果转化要冲出“死亡之谷”.科技成果从R到I要经历一个“死亡之谷”,要想走出“死亡之谷”,就要...
2016-03-1808:41.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身为政协委员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准备了两份提案,一份与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公共安全话题有关,另一份则与他高校管理者的身份密切相关,是高校办学的特色问题。.在丁烈云看来,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在规模...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3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韩雪)“有人对大学里重论文的现象持不同意见。我倒觉得,现阶段,大学里面还是要写文章的。”丁烈云委员一开口,似乎就唱...
主编1项国家标准,获发明专利9项,出版3部著作和1部国家精品教材,发表论文百余篇。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相关东北大学校长(2011年01月—2014年06月)(第12位)同...
“我们现在强调办一流大学时,要写好两篇‘论文’,一篇是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另外一篇是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这两篇论文都要写好。”丁烈云强调,尽管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很...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工作报告三次提到湖北,是对湖北人民抗疫斗争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中央对湖北发展的重视,...
那么,在创新发展的时代大潮里,大学有哪些责任?该有怎样的积极担当?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在武汉市就此专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在创新发展中积极作为与建设世界一...
记者:从2017年国家科技奖励初评结果来看,今年国家科技奖对论文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对这一点您怎么看?丁烈云:国家科技奖作为国家的激励政策,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
“我们现在强调办一流大学时,要写好两篇‘论文’,一篇是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另外一篇是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这两篇论文都要写好。”丁烈云强调,尽管发表...
丁烈云,男,1955年12月生,东北大学现任校长,教授,中共党员,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城市建设与管理系系主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认为,建“双一流大学”是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要求,而要建设“双一流大学”,中国高校要写好两篇...
中国工程院丁烈云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1年第4期撰文,阐述了智能建造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归纳了面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工程软件、面向智能工地的工程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