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8-1300:50:18.作者:陆文采.提要:对新时期丁玲研究现状进行了多侧面评述,指出学术界对丁玲的艺术个性、创作成败和在新文学的艺术地位应作进一步争鸣。.关键词:完整而真实的丁玲形象价值.丁玲以她独特的创作成就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站立于急剧变化、纷纭复杂的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原野。.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艰难的艺术...
试论丁玲的思想转型与其在二三十年代的相关创作.论文价格:免费论文用途:其他编辑:dsl点击次数:193.论文字数:20818论文编号:sb201302031108486497日期:2013-02-16来源:硕博论文网.Tag:.绪论.一、丁玲简介.丁玲以及她的文学创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个...
2.创作个性角度。丁玲的创徘徊于文学信念与政治意志之间——论丁玲的小说创作(1930-1949)作是很有个性的,特别是早期作品,个性极其鲜明。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家发生了一些变化,所以创作个性角度成了一些研究者选取的切入点。
这一时期主要从女性视角和启蒙角度来看待这篇文章,并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改变了以往从政治思想革命角度理解丁玲小说的单一性,评论家们直接关注文章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从多方面进…
纪卓阳.丁玲在1940—1950年代转变之际曾被作为知识分子改造的“典型”受到褒扬。.其改造涉及经验、情感、知识甚至身体等诸多方面;在认识层面,也涉及自我、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创作与具体的革命工作、知识与实践等诸多关系的转变。.这种改造是在战争、流动的背景下进行的,其间也伴随挫折和个人的磨难。.这一改造命题不仅是理解她一生追求的关键,也包含了...
Sokach.4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民族生死存亡大搏斗和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中国文坛上的具有女性意识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但在创作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丁玲、萧红、张爱玲则是在时代笔耕的女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在反映女性生活、表达女性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彼此的生活道路、人生...
这种批评角度对研究丁玲的写作非常具有启发性。这种启发主要倒不在于它把女权主义批评引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领域,而是使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审查丁玲写作的话语性质。1989年TaniBarlow编选了一本题为《我自己是》的英文的丁玲小说选集。
论文查重优惠论文查重开题分析单篇购买文献互助用户中心丁玲与"革命文学"的生成——以丁玲1927-1932年间的小说为例来自知网喜欢0阅读量:46作者:王燕展开摘要:...
在學術場域內,近四十年來對二者的比較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出發:政治抉擇、女性意識。.在政治抉擇方面,眾所周知,丁玲後期走向左翼革命,至死不曾改變信仰(“飛蛾撲火,非死不止”[1]);張愛玲則是“政治冷感”,但總體傾向於冷戰的自由主義陣營(美國-台灣-香港),且寫有小說兩本(《秧歌》《赤地之戀》)。.對於這兩位作家迥然相異的政治...
《丁母回忆录》,无论从认识丁玲的生长环境角度,还是了解近代知识女性寻求自立和解放道路的侧面看,都是值得重视的文本,但在田畑以前似乎还没有人如此认真地探究过。1931年2月,丁玲与母亲余曼贞、儿子蒋祖林于湖南常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