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定窑、邢窑和巩义窑在白瓷烧造工艺的联系和区别,本工作使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分析了这三个窑址出土的部分白瓷残片的胎釉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三个窑址制胎所用的原料均以高岭土为主,是中国北方白瓷生产制胎原料采用的最主要的粘土类型。
北宋早期,定窑瓷器胎色洁白,胎质细腻,胎体坚薄,胎极薄者有透影效果;外腹多有明显刀削痕,修坯、轮制痕迹明显。釉色白中泛青,莹润光亮;器物大多外壁满釉,底足无釉,有些精细白瓷为方便“金装”,口沿有意刮去釉层。
白瓷的烧制成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河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粗白瓷烧制成功后不久,随着隋代的统一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代表邢窑白瓷的巅峰代表作出现了——透影白瓷。时间来到2009年3月。
定窑烧造的白瓷精品,在晚唐五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准,胎体的洁白瓷化程度都较高,釉面色泽出现乳白色和牙白色,有些质量较高的细白瓷透影性极强,与当时的邢窑已不分伯仲,有邢、定不分的称谓,这一时期的定窑与邢窑属同一发展时期。
透影白瓷的出现在当时应是有巨大影响力的,中晚唐时期来华的阿拉伯商人著述的《苏莱曼东游记》记述有“中土有如琉璃般的异物”,这极有可能就是关于透影白瓷的记载。另,隋代岳州窑与洪州窑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瓷种:玲珑瓷。
半倒焰式的馒头窑可以达到1300℃的高温。邢窑还小批量生产了透影白瓷。唐代定窑也生产白瓷,但其氧化铁含量达到2%以上。唐代的白瓷用木柴烧成,较好控制还原气氛,因此釉色白中泛青,后世用煤烧成的白瓷则白中泛黄。
在盛唐时期,邢窑以生产精细白瓷而赢得世人赞誉。李肇的《国史补》中就有“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记载。透影细白瓷碗FineEgg-shellWhite-glazedBowl隋代SuiDynasty内丘西关出土釉色洁白,迎光,透影性极强。胎体非常轻薄,口沿最薄处仅0.7
透影白瓷198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内邱西关北遗址的东北侧发现隋代透影细白瓷片...定窑晚唐五代定窑生产的白瓷在釉色、造型以及工艺等方面都与邢窑非常相似。邢窑早在唐代就以“类银”“类雪”的白瓷闻名于世,而曲阳定窑到北宋...
平定窑的白瓷在唐五代器形主要有玉璧底碗、唇口碗、花口盘等。到宋代,平定窑的装饰技法丰富多彩,印花、刻花、划花等异彩纷呈,器型有白釉刻花浮雕莲花纹碗、白釉兽面贴花罐、白釉印花五角盘、六角洗、折腰盘等,造型别致,装饰精美,体现了较高的造型、装饰艺术水平。
苏林蔓在书中所指的这种“透明”瓷器,可能是邢窑一种极为珍贵的透影白瓷,因为据现代考古发掘,在伊拉克的萨麻拉古城遗址内也曾发现几片据说敲之声音清脆并且呈透明状的白瓷片,而这座古城堡在公元836年,因迁都而废弃后就从未复兴,由此是否可以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