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末颂、、的文风变化诔论东汉最重要的文体,除赋、诗外,大致有颂、铭、、赞等比较典重的文体,碑、诔吊、其次是书、箴、记、连珠等纯文学性的文体,最后是策、、、令檄论等…
政论文一旦脱离了时代背景,就都是虚言。而这篇文章,正好指出当时西汉局势的症结——诸侯国蠢蠢欲动过于强大。贾谊在这里其实已经提出了非常可行的解决策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也正是后来汉武帝推恩令的基本思想。
汉代政论文的主流文风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同时,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大体来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地引经据典;再变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三、东汉后期的论说散文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广大文人中蓄积了越来越多的忧虑和不满。象班固那种歌功颂德之作再也写不下去了,揭露和抨击时弊的作品多了起来。这一时期出现了几部比较有名的政论文专著。
如《过秦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文(史论散文)的代表作。此文思维严谨,说理透辟,见解不凡,处处闪现作者的政治热情和深刻思想。文风仍带战国纵横家遗风,用词讲究,感情充沛,行文流畅。(3)贾谊疏牍文的代表作是《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东汉政论文如《潜夫论》、崔《政论》、《昌言》等,继承西汉传统,反映了东汉中叶以后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是东汉反对谶纬迷信的杰出思想家,他的《论衡》是一部“疾虚妄”之书,对当时统治者所宣扬的神学迷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44人赞同了该回答.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古代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即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分类:.①叙事散文.②抒情散文.③写景散文.④哲理散文.特点:.
14第二编第五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ppt,第五章《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副标题第一节《汉书》的成书及其体例一、班固的生平与《汉书》的成书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父亲班彪(3—54),字叔皮,“性沉重好古”,“专心史籍之间”。
˃东汉文坛,要是不算上末年的“三曹”,则虽不像西汉那样有几大泰斗级的人物:(中国史传散文第一大家)、相如(两汉辞赋第一大家)、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河南洛阳人,两汉政论文第一大家,博学能文,主张改革,屡遭谗毁,曾任长沙太傅,代表作有《过秦论》、《...
汉代的文学主要有辞赋、政论散文和乐府三种。汉代辞赋的发展如下所述:早期重要辞赋作家是贾谊,他的代表作品是《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两赋均有兮字,楚辞向辞赋转化的痕迹非常明显,抒情性也较强,被称为“体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