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豆科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鉴于豆科植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近年来国际上发起将蒺藜苜蓿作为豆科基因组研究模式植物。由于具有基因组小、染色体数为2×8(2n=16)、生长期短、自花授粉、根瘤固氮、遗传转化效率高、与豆科主要作物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蒺藜苜蓿已代替百脉根(LotusjaponicusL.)做为豆科模式植物。
摘要:综述了豆科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状况,以及在组织培养、花药和花粉培养、胚和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悬浮培养、转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豆科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发展趋势进…
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种植制度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控制农田病虫草害、降低生态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常契合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摘要:以豆科植物百脉根子叶为转化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外源目的基因GA20-氧化酶(GA20-oxidase)和NPTⅡ基因导入,经筛选分化,再生,得到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基因植物.在卡那霉素筛选浓度的选择中,25mg/L是百脉根较为适宜的筛选浓度.头孢霉素对农杆菌的抑制作用好于羧卞霉素.转基因植物...
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基金资助栏目信息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检索历史会泽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根瘤菌的耐铅锌及16SrDNAPCR-RFLP研究认领被引量:2TolerancetoLead-zincStressand16SrDNAPCR...
文献期刊学者订阅收藏论文查重优惠论文查重开题分析单篇购买文献互助用户中心浑善达克沙地优势豆科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研究来自知网喜欢0阅读量:53作者:牛书丽...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所形成的互利共生关系是:根瘤菌依靠豆科植物根部表层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水分等繁衍生殖,而根瘤菌固定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固氮)使其转化为化合态,为宿主植物供给营养。它们彼此相互依赖,合作并协同发展。3.
科学家们发现了豆科植物内部控制一种载氧分子产生的基因,这对植物与固氮细菌的密切关系至关重要。这一发现为其他植物提供了从细菌中生产氨的能力--减少对依赖化石和污染的农作物施用肥料的需…
第六,通过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HYPERLINK"/view/772848.htm"\t"_blank"原生质体融合后培育出新的固氮植物。在70年代中期将窄叶羽扇豆类菌体的原生质体与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融功后,获得了融合体。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技术问题
两种豆科牧草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累积,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强于沙打旺。...参考文献101刘震,刘金祥,张世伟.刈割对豆科牧草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8,25(8):79-84.被引量:262张晓红,徐炳成,李凤民.黄土塬区三种豆科牧草的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特征与...
导读:这是一篇与豆科植物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冯长松1,2,王二耀2,徐照学2,卢欣石3,王成章1(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
目录一、植物学论文参考文献正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而植物学论文也是研究这一类课题为主,写撰写的论...
精品论文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Gaertn.)作图群体遗传分析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E-mail:sri@njau.edu要:通过形态特征...
【参考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条1张炎周,周立江;豆科植物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四川林勘设计;2002年02期【共引文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2条1唐宏亮,贺学...
收藏论文查重优惠论文查重开题分析单篇购买文献互助用户中心陕西豆科木本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来自万方喜欢0阅读量:9作者:杨文权,慕小倩展...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四种豆科植物与茶树间作的氮素协调性、豆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根系结瘤特性,并利用无氮培养基从与茶树间作的豆科植物根系中分离纯化固氮细菌,对其进行分...
(Pisum)野豌豆属(Vicia)athyrus)兵豆属(ens)菜豆根瘤菌(phasoli)菜豆属(haseolus)羽扇豆根瘤菌(lupini)羽扇豆属(upinus)随着研究工作的广泛深入和结...
1、对固氮共生过程中的相关转录因子描述较为细致,综述所选的均是在转录调控网络中较为重要,并且在豆科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几个转录因子,研究的资料较为翔实细致,基本达到综述应有的文献...
论文目录中文摘要第1-5页ABSTRACT第5-9页图索引第9-10页表索引第10-11页ABBREVIATION第11-12页第一章前言第12-39页1.1豆科植物抗菌化合物研究进展第12...
即这是一种非典型的“利它主义”,其本质仍是“利己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豆科植物和它的邻体植物在氮资源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关系,是先“利己”,后“利它”,最后达到互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