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杜甫和陶渊明对比论文
经此一事,杜甫对官场失望了,最后是弃官而去。这以后的诗里,杜甫没有再表现出对功名的追求。陶渊明与杜甫不同,陶渊明放弃仕途后,开始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杜甫弃官后,并没有就此做个隐士。不在其位,却仍心系家国,心系苍生。
这种分析基于历代的诗歌评论,从中抽绎出最接近真实的结论,从而与当下人普遍的看法即陶渊明只有冲淡而杜甫一味沉郁形成最强烈的对比,打通了陶杜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沉郁是刻苦的努力,冲淡是成熟的表现,由沉郁转变成冲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陶杜诗歌的
陶渊明没有成为政治家,而成了文学造诣极高的文学大师。二陶渊明归田后的几十年,并没有沉醉于那种自欺欺人的生活中。因为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陶渊明难免不受历史人物的影响。
1人赞同了该文章.关于曹操,陶渊明,杜甫,顾随分析如下:.诗的贫弱,乃是因为思想贫弱。.后人批评,议论文章,不见是全是思想,因为不是他那个人在说话,往往是他身上的“鬼”在说话,鬼---传统精神。.不是思想,而是鬼作祟。.曹操,陶渊明,杜甫,各有思想,其对人生态度,如何活下去,各不相同。.人活着,外界苦痛造就他内心悲哀。.曹操的诗:.
回归到上面两首诗中,《渭川田家》就比较切合定义,而《日暮》则有点儿偏离,但我们依然是从田园诗的角度来看《日暮》。王维的诗是陶渊明式田园风的延续发展,杜甫的诗是传统田园风延续发展中的一个变体。诗歌内容上的异同
陶渊明诗歌地位在古代有两种观点,主要以钟嵘和朱光潜两人的评价为主。钟嵘在《诗品》中认为陶渊明的诗歌地位应为中品,而朱光潜却给予其极高的评价,甚至置于李杜之上。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主要源于两人所处的时代与美学观念不同。论文从时代背景与当时的美学观
但是,他们都是在为了将来能有所成就而勤学苦读;他们之所以“好读书”,正是为了寻求“甚解”,是抱着功利的目的。.确实,一直以来,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好读书”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但是,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主旨,正是为了夸赞自己“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孤傲的心态下,陶渊明可能会担心读者以为他也是想“求上进”才...
闻一多先生说过,李杜的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的相遇能与之相比,他把他们的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的相碰”。.天宝三年(744年)的夏天,杜甫和李白初识于洛阳。.此时,李白四十四岁,刚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来到洛阳。.他虽然被排挤出了朝廷,但诗名显赫,正像是光芒四射的“太阳”。.比李白小十一...
这是文科博士论文中“开荒地”的代表作。而崔南圭(人)的博士论文《杜甫拗体律诗的研究》则是“攀高峰”之作。我国对杜诗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至矣尽矣,“千家注杜”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对杜甫的拗体律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
在阅读叶嘉莹先生的《好诗共欣赏》后,这三篇小讲稿,中国诗歌“兴”的作用、陶渊明的自我完善、杜甫的以天下为己任、李商隐美好形象与最悲哀情感的强烈对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独特的结合西方文学理论来赏析的方式,也给了我一个崭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