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杜甫年谱记载,杜甫出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其间,杜甫在天宝五年(746)35岁时从山东来到陕西长安,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48岁时离开长安,前后在陕西长安生活近十三年时间,长安生活直接影响了杜甫写作风格和思想
这对我们理解和探讨杜甫诗歌中的其他意象也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研究学者也注意到杜甫诗歌中动物意象的独特性,出现了大量以杜诗动物意象为主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还是围绕杜甫诗中的“鹰”、“鸥”、“燕”、“凤凰”等为主。
莫砺锋: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到底是香还是臭我最早读到的杜诗注本,对“朱门酒肉臭”一句中的“臭”字都没加注。既然不加注,就意味着取其本义,就是“秽恶之气”,当然也就读作chòu。
这样看来,杜甫诗中的幽默,虽不能说算多,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提及杜甫诗的幽默,却不能不提及近来读到一本学者孙克宽先生的小书《杜诗欣赏》。恕我孤陋,读的杜甫研究书籍不算少,却从来没有读到过专门谈杜甫幽默的文章与书籍。
解惑丨杜甫的诗才是怎样练就的.杜甫是大诗人,诗歌水平极高。.考察其诗才练就过程,对今人提高语文能力可能有些借鉴意义。.诗人创作才能可以分为知识、技巧、艺术三个层面。.知识是写作基础,是诗人认识和表现世界的话语资源;技巧是写作…
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在尧祠设酒饯行。席间他们畅饮鲁酒,击鼓欢歌,欢快之声疾如飙风。李白写下《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抒发对即将“相失各万里”的杜甫的不舍之情。
在之前的文章《李杜之间,真情or假意?》中我们讲过关于李白和杜甫之间的情谊,到底是“深情厚谊”,还是“塑料友谊”,这里就不在赘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李白和杜甫的相识、相知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
杜甫生在一个有着儒家思想的家学传统的家中,深受祖父杜审言和父亲杜闲的影响,“仁者爱物”、“饥溺关心”的思想根植于杜甫诗中。杜甫非常崇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治思想。这就铸就了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生。
这篇论文探讨的是苏轼如何继承和发展杜甫的题画诗这个问题,主要从借题画发议论、寓个人感慨、发表画艺观三个角度来论述。本论文由硕博论文网毕业论文中心文学论文频道整理推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1][2]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