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心了不可得──石恪《二祖调心图》.觅心了不可得.人的受限因于无明习气,能放下无明习气,照见本心,则满目青山。.但无明习气的顽固正在于它具有根柢性,佛家将之称为无始无明或俱生我执,意指自无始以来即不断熏习,且与生命俱生者,要…
一赏·二祖调心图︱禅宗醉心思考时的憨傻纯真之态.2015-10-1822:34.五代宋初石恪(传)二祖调心图南宋摹本纸本水墨35.3×64.4cm日本国立博物馆藏.文︱赵启斌朱同.石恪是五代宋初画风非常独特的一位画家,他的人物画师法张南本,《画鉴》谓其“惟...
二祖调心图五代石恪纸本水墨纵35.5X横129厘米(日)国立博物馆藏.《二祖调心图》是五代画家石恪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画,现收藏于日本国立博物馆。.画面展现了两个禅定状态的高僧。.其一,头枕屈臂,趴在一只睡虎身上,脸部的五官挤压在一...
自跋:乾德改元八月八日西蜀石恪写二祖调心图。.(伪).钤印:.收藏印:建业文房之印、德寿殿宝、秘府、绍兴、双龙小玺、鸟篆不识、政和、宣和(以上印俱伪).简要介绍:.石恪,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石恪,蜀人,性滑稽,有口辩,工画佛道人物,始...
石恪《二祖调心图》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景象。但从人物神情中,使观画者又从中感受到了画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深沉、丰富,将禅境中慧可禅师紧张、绝望、焦虑、旷达以及感伤、愉悦而深邃的精神状…
《二祖调心图》宋石恪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129厘米日本国立博物馆藏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
中文名二祖调心图画作类型水墨画.创作年代五代规格纵35.5厘米,横129厘米.现收藏地日本国立博物馆材质纸本.作者石恪.画作内容:此图描绘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双足交叉而坐,上身赤,光着脚,他以...
二祖调心图北宋·石恪作绢本水墨纵三五.五厘米横一二九厘米藏日本国立博物馆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浸润、融化,到了宋代,禅宗中六祖慧能所提倡的指心见性、立地成佛、不假外求的“顿悟”修行方法已相当普遍,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就是一幅表现这方面内容的作品。
五代石恪《二祖调心图》轴高清大图欣赏。五代,石恪,二祖调心图,轴,绢本设色,纵355厘米,横129厘米,日本国立博物馆藏。切换导航绘画教程大全国画油画素描绘画作品装饰画了解美术美术教育画画云标签公众号儿童学画...
079《二祖调心图》.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
权威出处: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6年初中生学习指导二祖调心图...(本文共1页)阅读全文>>权威出处:《初中生学习指导》2018年Z2期书画艺术二祖调心图...(本文共1页)阅读全文>>...
文章首先对《二祖调心图》中的图像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从老庄哲学的空无思想来解释《二祖调心图》的画风以及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人与老虎之间的交流。其次通过对两部...
图像学是我们看待艺术的一种方法.运用图像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视觉艺术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科学的欣赏和认知作品,并可以帮助理解作品里的内在含义和哲学精神.本文运...
【摘要】:本文以石恪《二祖调心图》为切入点,通过对此图中的简笔、泼墨的独特画风系统化、全方位的深入探讨与研究,试图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邃的理论思想及其对当今人物画创...
信手拈来禅意自在——石恪《二祖调心图》_机械/仪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凭心而论,在我心目中,石恪不是一个“专业”的画家,此人好像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画...
觅心了不可得——石恪《二祖调心图》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觅心了不可得——石恪《二祖调心图》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内容提示:青春岁月90一、《二祖调心图》简析《二祖调心图》画有两幅,分别为《独坐图》和《倚虎图》。第一幅《独坐图》中被认为是表现慧可禅师调心师禅的景象,...
长久以来,学界就对日本国立博物馆藏石恪款《二祖调心图》的画题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丰干、寒山、拾得、睡虎相关文献和"四睡图"模式的研究,提出与之类似但不...
真正流传至今,真正被认为写意人物先和的应该是为后人较为熟知的还是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图一)和南宋的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图二)。《二祖调心图》画面人...
索珀这篇论文虽然否定了部分岛田的观点,其实是在《逸品画风》的基础上所撰写的。他认为石恪在最初的载录中,应是具有幽默风格的道释人物画家,而非唐代“逸品”范畴内的粗笔狂醉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