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大量顶尖期刊论文中作者排序的定量统计分析,发现了这种“伴随效应”现象,许多科学家在某一特定期刊上通常都是由一般作者逐步转变...
顶尖期刊论文发表的“伴随效应”2019年01月07日09:13:22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贺飞“假如你之前从未在《自然》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你还能发表吗?”近期《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一项来自欧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
顶尖期刊论文发表的“伴随效应”文|贺飞(北京大学)“假如你之前从未在Nature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你还能发表吗?”近期《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一项来自欧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在职业生涯初期的发表经验对其后来发表高影响力科研成果非常重要,这一点在许多顶尖多...
针对这样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经验对于初级作者转换到资深作者是非常重要的,这证实了陪伴效应(chaperoneeffect,也有学者解释为“伴随效应”、“传帮带”效应等)的存在:PI们曾经在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的过程中作为共同作者经历了
学术论文中作者的署名顺序为研究作者的学术贡献提供了重要信息,根据作者署名位置确定文章的重要作者并对论文发表过程进行分析是科学学领域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如近年来提出的“陪护人效应”。该文分析了不同位置作者之间的差异性,将不同署名位置的作者(即第一、二、三作者、最后...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
梁建章于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老龄化社会的“阻挡效应”新浪财经©关注虎嗅注: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等学者在顶级经济学期刊《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联合论文,谈及老龄化社会的人口问题——“阻挡效应”,即老龄化的人口结构降低了所有年龄段的创业倾向与比例。
相关论文以题为“EntropicevidenceforaPomeranchukeffectinmagic-anglegraphene”发表在Nature上。曹原是这篇文章的共同一作,而一周前的4月1日曹原(通讯兼第一作者)刚在发表第6篇Nature。(点击阅读:25岁天才少年!曹原第6篇《Nature》:魔角石墨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许多热点事件不断发生,如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携程亲子园童事件等,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突发事件。新媒体突发事件有着明显的几个特性,分别是:非预期性、瞬间性、破
生态所于明坚教授实验室在JournalofEcology上发表论文.时间:2021-03-08访问次数:272.关于岛屿种—面积关系的面积阈值效应的研究有很多,而这种非线性效应是否伴随着植物功能性状空间和物种功能群的非线性变化而改变,则不得而知。.本研究以浙江千岛湖片段...
近期《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一项来自欧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在职业生涯初期的发表经验对其后来发表高影响力科研成果非常重要,这一点在许多顶尖多学...
顶尖期刊论文发表的“伴随效应”文|贺飞(北京大学)“假如你之前从未在Nature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你还能发表吗?”近期《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一项...
在高影响的多学科期刊中,伴随效应十分显著。科学家在特定期刊累积发表经验十分重要,通过必要的科研训练,对其获取在高影响期刊发表论文的必要经验、知识和技能十...
【顶尖期刊论文发表的“伴随效应”】近期《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一项来自欧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科学家在职业生涯初期的发表经验对其后来发表高影响力科研成果非常重要,...
针对这样的结果,研究者认为,在高影响力期刊中,发表经验对于初级作者转换到资深作者是非常重要的,这证实了陪伴效应(chaperoneeffect,也有学者解释为“伴随效应”、“传帮带”效应等)...
【摘要】:正1引言学术论文是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学术影响力的研究一直被科技界所关注.研究学术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后续学术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河北保定,071003)摘要:针对科技论文发表的相关事件及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过度理由效应角度出发,挖掘了科技写作...
隐匿资讯是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但行政院科技部「研究人员学术规范」明文规定,以不同语言发表相似性论文,却未引用前作的行为,不算违背学术.本研究主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4No.32014年5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May2014求解连续出版的伴随效应和累积效应———以“《读者》现象”为例(中国...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对于光电效应给出一种新解释,但却长时间遭遇到学术界的强烈抗拒。这是因为当时爱因斯坦的解释()A.以科学精神批判宗教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