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为例.pdf,文艺材料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为例郭燕燕鲍益竹郑雨静(台州学院,浙江台州317000)摘要:在物质文化需求丰富的当代,其传承与发展的迫切性需要引起当代人的关注。
黄岩翻簧竹雕的美,谁来赏.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周建灿,任教于黄岩中学。.2011年,周建灿师从罗启松先生,开始学习黄岩翻簧竹雕艺术。.罗启松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的指导下...
ArtHeadline2018年11月11日特稿(记者陆文华)栩栩如生的山水、花鸟、人物镌刻在竹黄上,散发出黄岩翻簧竹雕独有的精美、清雅之气。今年10月4日,记者在黄岩师竹斋有幸拜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岩翻簧竹…
翻簧竹雕因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其工艺是将毛竹去青取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雕刻成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再配上其他装饰材料,制成各种工艺品。产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
黄岩翻簧竹雕|吕志贤非遗翻簧竹雕的年轻传承人吕志贤,非遗翻簧竹雕的年轻传承人。2005年初,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翻簧竹雕,在“一见钟情”的情况下他就被竹簧本身的材质和工艺深深的吸引住了目光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两年多的学习...
主持人:方飚嘉宾:罗启松(国家级非遗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嘉宾:罗文驰(黄岩翻簧竹雕代表性传承人)主持人:罗大师你好!首先有请您为观众们讲解一下什么是黄岩翻簧竹雕以及它的历史起源。罗启松:…
翻簧艺人几近凋零,闻名于世的黄岩翻簧后继无人。一直到2006年6月,黄岩区成立了“黄岩翻簧竹雕艺术馆”,翻簧竹雕大师罗启松、顾启望成为该馆最主要的创作人员。当时黄岩还在从事翻簧竹雕的人屈指可数,老的少的加起来也就5~6个人。2008年6月
黄岩翻簧竹雕黄岩翻簧竹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始创于清道光八年,距今有近二百年历史。黄岩是国内最早制作翻簧竹雕的产区之一,也是国内目前保存该手工艺流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翻簧竹雕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社会竞争由经济转向文化的软实力,因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象征,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台州黄岩的地方民间美术-----黄岩翻簧竹雕融入初中教学,开发本土美术资源,适应国家新课程...
一竹一世界——明清竹刻艺术纵谈.作者:李宓.文人爱竹,自古而然。.竹子挺拔、洁雅、翠绿、朴实、虚心、脱俗、有节,拟人之处有君子之风,历来为文人追捧。.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无数的文人墨客给予了竹子极高的赞赏与评价,“未出土时便...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新媒体广泛应用的大环境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发展便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对物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意义进...
黄岩翻簧竹雕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黄岩是国内最早创造翻簧竹雕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内保存该手工工艺流程最完整的地区之一。2007年,翻簧竹雕被省...
两年后,当他为硕士论文伤透脑筋时,灵机一动便将黄岩翻簧竹雕写进了自己的研究生论文《中学美术小本课程的教学初探—黄岩翻簧竹雕融入课堂》里,受到导师的大力表...
如罗启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通过创新使黄岩翻簧竹雕“起死回生”.翻簧竹雕传统的雕刻手法是披麻皴,但是这种技法只适合一些小的器皿,如果放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竹刻艺术还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翻簧竹雕(黄岩)、竹簧(江安)、留青竹刻(常州),研究竹刻艺术的进化跟这些其他竹刻形式是分不开的,...
本文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台州黄岩的地方民间美术---黄岩翻簧竹雕融入初中教学,开发本土美术资源,适应国家新课程改革方向,拓展与完善国家美术课程。同时也开辟了非遗传...
·重温旧梦——艺术环保菜篮的设计研究600发明制作李宁美术类104金鹏美术黄岩翻簧竹雕的现状调查和发展策略研究400调查报告尹小斌美术类105潘钰...
基于此,本文对物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意义进行论述分析,并以台州黄岩翻簧竹雕为例来提出发展路径,以期能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