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状与特征我国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以后,农村经济运行环境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我国农村返贫呈现以下新的特点:第一,返贫现象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有统计资料显示,脱贫人口的返贫率较高,在一般年份为10%左右,受灾年份则高达20%以上。如2003年有1460万贫困人口脱贫,同时却又有1540万低收人人口返贫。这种全国性的大规模返贫现象是扶贫开发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895题。
返贫最突出的原因在于就业率低,这导致征地拆迁户家庭经济上入不敷出。(三)返贫现象的表征及应对政策初步分析1.时间特征明显。从表1可以看出,返贫情况有明显的时间特征。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2784176836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长效。尽管精准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也出现了诸如脱贫又返贫、救济式扶贫、暂时性脱贫等返贫多发现象,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的“夹生饭”。
回顾文献,返贫问题与其防范机制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国内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陈端计(2006)给出返贫的定义为“已经在贫困线以上的脱贫人口重新回到贫困线以下”,认为返贫是一种动态现象,在农村很常见,消极影响大。
返贫风险,指的是返贫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与发展性。返贫风险源,指的是导致返贫风险发生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即地方对所管辖范围内贫困人员的能力、素质和潜力进行利用、塑造、改进和发展的活动[3]。人力资源开发...
返贫现象的内在逻辑:脆弱性脱贫理论及验证.周迪王明哲.【摘要】: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防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为此,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脆弱性脱贫理论,以期能解释出现返贫现象的内在逻辑,并...
在脱贫攻坚决胜阶段,防贫又返贫现象的发生,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为此,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脆弱性脱贫理论,以期能解释出现返贫现象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论证了如何降低和防贫又返贫。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4年三轮微观调查数据,文章...
边疆民族地区贫困户返贫研究-贫困话题伴随着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扶贫开发也始终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自精准扶贫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脱离贫困,诸如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也不例外,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有效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这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自觉树立预防和化解返贫风险的意识,并针对存在返贫风险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