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陈旭麓先生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提出的和魂洋才与中体西用并没有本质的区别”。[1]从历史的思维来看,看待一个历史事件不能把它隔裂开来分析,而是应把它放到社会发展的整体中去,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分类号UDC论文题目10126—30810002密级编号2011年6月14日本人果。除本文不包含为获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差塑翌兰二=//指导教师签名:勉摘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以下简称“中体西用"思想运动时期的...
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的论文.doc,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的论文摘要:“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之洞是这一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劝学篇》。“中体西用”作为地主阶级的自救武器登上历史舞台,没能拯救濒危的封建王朝,却间接促进了近代...
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以洋务运动为开端,开始了艰难的进程,它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机器设备,搞中国近代化的运动,是中华民族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不甘灭亡,企图建立近代化国家,以自强御侮,“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理论
对中国当代教育模式的思考.doc,社会教育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论文论文题目:对中国当代教育模式的思考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1班姓名:李海玲学号:1对中国当代教育模式的思考张之洞在19世纪末期就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教育观念,并希望以这样的教育观念...
(1)“中体西用”的内涵所谓“中学”,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学说,包括传统文化思想。所谓“西学”,主要是指西政、西艺等。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比较集中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他指出:“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日新、旧兼学。
中体西用”思想及其历史启示—兼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从时间上看,1895年4月,沈康寿在《万国公报》发表文章首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孙家鼐筹议京师大学堂,张之洞改革两湖书院,梁启超起草大学堂章程,都使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
A3:中体西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首先中体这个大背景就决定了建筑业改革的大方向和改革的不彻底性。中体西用可能使中国建筑学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不会使中国建筑重新回到世界巅峰,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的性质,盲目模仿西方更不可能用更大的发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翻译文学界可以说是“林译小说”时代。《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翻译出版,使近代中国由官方洋务译书机构和主导翻译文学的局面被改变。翻译作品不再仅限于宗教、教育、科技等被印上“中体西用”政治烙印的实用领域。
张爱玲研究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其思考.pdf,张爱玲研究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其思考刘俐俐摘要本文扫描了张爱玲研究的现状,概括总结出张爱玲研究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予以综合性分析。籍此,提出张爱玲研究应与中国文学传统相联系的观念和开阔视野;针对独特性作家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等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