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谈非虚构写作|现实有着不可辩驳的力量.冯骥才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冯骥才便以小说名世,先后创作出《雕花烟斗》《三寸金莲》《神鞭》等时代经典;散文《挑山工》在80年代就已被两亿人读过。.抛开小说...
冯骥才:非虚构的东西大家之所以比较喜欢,应该是虚构文学衰弱的表现。如果虚构文学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反映时代特有的魅力,就像19世纪那样不断有伟大作品诞生,那么我想它的空间不会被非虚构侵吞得这么多。
冯骥才:非虚构在西方来讲好像是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名称提出来有一点模糊,非虚构写作、非虚构文学,叫法不一。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如果不是指涉文学的话,就无需提非虚构。比如媒体和传播行业的文章、报道和采访等...
关于非虚构写作,学者丁晓原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写作、写好历史非虚构。冯骥才与非虚构是双向优选,可谓“天作之合”。“真实”二字是冯骥才创作的前提,他说,“如果一个作家,哪怕写一句话欺你的读者,历史将来会瞧不起你。
冯骥才:不是“重返”文学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文学.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代表性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小说、散文...
反思文化视野中的冯骥才、林希小说研究.论文价格:免费论文用途:其他编辑:vicky点击次数:.论文字数:56522论文编号:sb2017111512260217597日期:2017-11-21来源:硕博论文网.Tag:.第一章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思意识.第一节反思意识的概念.反思是人类...
冯骥才:我拉着生命的马车不放手多年来,冯骥才和他的同路人,热诚奉献、一路心酸、一路感怀,无怨无悔。
(《艺术家们》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书与人】付如初/文“冯氏唯美空间”拿到冯骥才先生的新书,我忍不住想,在今天还敢用一部...
很多年前,作家冯骥才的名声响彻文坛。后来,冯骥才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文化遗产保护者。从第一次记录临危老城,再到抢救老街,冯骥才敏感地意识到城市现代化所导致的传统文化流失,作家的情怀与责任担当,让他把保护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天职。
冯骥才:小说的人物实际都是虚构的,但一般小说的人物都有原型,特别是主要人物。如果没有原型,没有一个生命的实体,你就不好感觉他。就是城市也有原型。比如贾平凹写商州,或者莫言写高密;就像天津是生我养我之地。
以下为冯骥才演讲内容节选:非虚构成了个很大的袋子,那究竟该装什么东西?非虚构目前是一个热门,在过去文坛里,起码在五六年以前还是个冷门。它(之所以热门)离不开两个东西,一...
本报讯(记者高丽)昨天,冯骥才非虚构文学研讨会在甘肃张掖举办,京、津、沪、陇众多学者齐聚河西学院展开研讨。冯骥才以题为《非虚构写作与非虚构文学》的讲座给...
冯骥才先生构筑的这个“文收稿日期:2019-09-05作者简介:王明博(1973—),男,甘肃民乐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5...
【摘要】:冯骥才"非常时代"的非虚构写作主要集中在《一百个人的十年》、《无路可逃》和《炼狱·天堂》三部著作中,作者以普通个体为叙述中心,采用不同的叙述手法,...
[2]中国非虚构写作研究中心,甘肃张掖734000出版物刊名:河西学院学报页码:51-56页年卷期:2019年第6期主题词:冯骥才;“非常时代”;非虚构;史诗品质摘要:...
冯骥才的创作历程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深深的影响了他,成为他的创作取材之地,他的精神资源.他近期的新作,非虚构文学作品《无路可逃》和《炼狱·天堂》,前者是对...
冯骥才的创作历程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深深的影响了他,成为他的创作取材之地,他的精神资源.他近期的新作,非虚构文学作品《无路可逃》和《炼狱·天堂》,前者是对自...
冯骥才"非常时代"的非虚构写作主要集中在《一百个人的十年》、《无路可逃》和《炼狱·天堂》三部著作中,作者以普通个体为叙述中心,(本文共6页)阅读全文>>权威出处:《河西学院学报》...
昨天,冯骥才非虚构文学研讨会在甘肃张掖举办,京、津、沪、陇众多学者齐聚河西学院展开研讨。冯骥才以题为《非虚构写作与非虚构文学》的讲座给学者们带来不少思...
《激流中》(冯骥才)梗概著名作家冯骥才继《凌汛》《无路可逃》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正如它的副题所标明的:“1979-1988我与新时期文学”,这部作品写的正是作者在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