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涅盘经》的译介,研习《涅盘经》亦成为晋宋间中国佛教的一大盛事,汤用彤先生说:“晋宋之际佛学上有三大事。一曰《般若》,鸠摩罗什之所弘阐。一曰《毗昙》,僧伽提婆为其大师。一曰《涅盘》则以昙无谶所译为基本经典”。
荣格心理学与佛教相应观念之研究【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文献属性】[]国立中山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研究所,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文章标题】荣格心理学与佛教相应观念之研究【英文标题】Astudy...
基督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1.神论佛教:否定上帝的存在与创造。它世界的成因是依循成、住、坏、空的自然定律循环。佛教本质是多神,或者无神论。基督教:上帝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全知、全爱,创…
中国佛教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亲净饭王,29出家,35成道。.此后一直宣传发现的世界真理,公元前486或说前544圆寂,被称为佛陀,释加牟尼。.他传道一般在印度恒河...
涅槃是佛教修行的最终境界,其实用境界来比喻也不过时勉强形容而已。涅槃是寂灭不生不灭永断疑惑烦恼不生不再轮回。涅槃也分做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而佛陀所证涅槃是最为究竟也就是无余涅盘或者是究竟涅盘。
再如,玄奘一行到西天取经,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向玄奘索要钱财,完全是讽刺佛家。佛教载迦叶和阿难两位尊者是佛陀的两位重要,迦叶是头陀第一,阿难是多闻第一。两位都是圣人。迦叶当时已证阿罗汉果位,阿难在佛涅盘前证三果。两位岂能贪财。
“般若空观与涅盘妙有,构成了禅宗思想的两大源头。”禅宗提倡的空明人生境界在学理上受到了《心经》的很大影响。本文以玄奘大师的译著为底本,简要分析《心经》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审美意境并论述其对禅宗修行证道境界的影响。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联系人:许津然电子邮箱:zjxsw@cass.org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邮编:100732
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展开全文.六、《阿弥陀经》.佛教经典。.亦称…
展望佛教未来愿景,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这是中国佛教健康延续与稳健发展的必走之路。一、习总书记连续三年强调“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2015年,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首次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摘要:涅槃是佛教学说的基本观念之一,也是修行的最高目的。大乘佛教兴起后,涅槃的含义较之原始部派佛教有了重要转变。《维摩诘经》是重要的初期大乘佛典之一,该经...
《学佛三要》:佛教之涅槃观二、约修持的悲愿无尽说:小乘者的证入涅槃,所以(暂时)不起作用,除了但证空性,不见中道而外,也因为他们在修持时,缺乏了广泛的慈悲心。...
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后,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众生,不论飞禽走兽、蠢动含灵,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觉性。它是不生...
[4]欧东明.佛教轮回说的内在难题与中观学和唯识学的解决[J].南亚研究季刊,2006,(1):79-83.doi:10.3969/j.issn.1004-1508.2006.01.016.[5]崔峰,李利安.浅议晋宋时期从般若“...
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这个题目应该从佛教最基本的东西谈起。在谈佛教的时候,我们平时接触的社会上面所看到的佛教的情况跟我今天要讲的可...
知道了四种涅槃的意义,阿罗汉在世时证得有余依涅槃后,死后是什么状态?讨论此问题前需先知道,大乘佛教对于是否有「定性声闻」这种阿罗汉,有二种看法,一是主张有...
我非常怕死,所以常看一些修仙的小说,把自己代入主角,想想自己活了几万岁,好爽。以前以为佛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