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佛教人生哲学博士论文
叔本华是十九世纪初最博学的德国哲学家,他是第一位向西方人讲说佛教的人。根据为其写传记之英籍传记作者裴因的话,叔本华是一位佛教徒。叔本华在自己的壁炉架上放了一尊镀金的西藏佛像,是“为了提醒…
编者按:近期,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哲学博士、珠海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客座助理教授心举法师作题为《四圣谛——离苦得乐的法门》的精彩讲座,跟大众探讨原始佛教的核心要义。心举法师在讲座中提到,在《转法轮经》中,佛陀主要阐述的核心思想,就是四圣谛法。
人物简介赖永海,福建漳州人,1949年7月生,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儒学学会名誉会长,第5届、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第7届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第8届教育部奖励委员会(人文社科)委…
一、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宗教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育明教育解析:1.少数民族宗教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宝贵贞;2.宗教学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何其敏;3.汉传佛教研究方向博…
编者按:为宣传科学无神论,从9月10日起,我们将连载李申的专著《中国无神论史》。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县人。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
后于南京东南大学任教。1997年考入复旦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佛教哲学。现主要从事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和比较宗教哲学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已出版的著作有《境界与言诠:唯识的存有论向语言层面的转化》。
《非存在研究(套装共2册)》共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从西方哲学中的“迈农迷津”之穿越、东方哲学的有无之辩、非存在的审视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非存在研究(套装共2册)》上篇西方哲学中的“迈...
本书是《生活大》的编剧、执行制片卡普兰读哲学博士期间写作的幽默哲学入门书。作者从“圣诞老人”的疑问出发,探讨了本体论问题和人生的意义。他运用逻辑、宗教神秘主义、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知识,将形而上的哲...
论文题目催若椈李秋零康德救恩思想研究朱云飞李秋零启蒙后的新宗教王思远李秋零费尔巴哈宗教思想研究刘洋何光沪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神学——政治问题刘云鹏何...
赖永海,福建漳州人,1949年7月生,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儒学学会名誉会长,第5届、第6届国务院学位委...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心灵觉悟的教育。佛教的智慧无处不在。欢迎参加《佛学与人生》系列四之“佛教人生哲学”主讲人:魏德东博士时间:2013年12月8日(周日)下午1...
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破除我执和法执,之所以如此执着,又是因为没看清楚心的本质,佛教心灵哲学的理路是发挥心的价值性作用,以实现对心的求真性探究。佛教心灵哲学的实质是圣学,...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研究论文(全文)1996年1月,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结集出版《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收释传道《菩萨社会关怀的二大任务---庄严国土...
这些是我极为浅薄的观点,我对佛教了结并不深入并且天资驽钝,欢迎指正。我只敢在佛教的人生哲学这个题目下标明之我见,因为佛教的人生哲学是如此的庞大繁杂,我...
自小我就感觉人生无常,充满了苦空变异,当时就想找到心灵最后的皈依处。初中接触《六祖坛经》,似有所悟,而最终的全身心皈依佛教则在大学毕业之后。14、武汉大学...
既然都以人为研究对象,那么,佛教与基督教的人生哲学也必然有相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以人的本质和本性、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途径几...
我们搞佛教哲学,在面对一大堆哲学材料的时候,很容易采取用理论剪裁材料的所谓“系统化”的方法,我做博士论文大概也是用这个方法。在做《楞严经》注解的时候,我发现对照古代注疏详尽...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1996年1月,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结集出版《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收释传道《菩萨社会关怀的二大任务---庄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