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法师:这个世上唯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的信念经典当中告诉我们,之所以往生,一个是随顺业力,我们在这个世上造的业,善业多到善道,恶业重到恶道;还有一个是随顺我们的习气。
所谓习气,对能熏现行立名。名异同体故。如《成唯识论》中说,习气有三种:一名言习气,二我执习气,三有支习气。(1)名言习气者:亦名等流习气,谓有漏无漏三性七识缘名言所熏种子。等流,是所生果名;习气,是能生因名。
今三习气,即《摄论》第三、第四「三种熏习」。.【疏翼】.《摄论》卷一末「三种习气」、卷二初「由三种熏习种子所生十种识」。.两《释》则见卷三末、卷四初。.如《摄论》卷一末云︰.复次,此阿赖耶识差别云何?.略说应知或三种,或四种。.此中三...
业力虽然能够控制我们的命运,但是控制业力的却在于我们自己,如果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不造恶业,广植善根,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业除了善业、恶业之外,还有许多种类。影响个人的称为别业,影响众人的称为共业。
我的意思是,要培养大乘资粮,转此业力与习气,比如打坐修定,念佛转心。当你走在修行路上时,你的心就踏实,而且慢慢的会对欲之事升华到念佛的法喜,或者打坐的禅悦,这相当于不必刻意去灭除人欲,而是升级到善法欲乐,更高级的欲乐,当然随着你修行的精进,最后就能达到佛的常乐...
学佛修道要想明心见性,就要把自己的心灵清理干净,把自己的业力习气消磨殆尽,才会睹见本来面目,才能够悟道证道,这四种方法是消除业障最好的方式,你能做到几个?
2012-05-02求关于佛家思想的论文2000字急需。232016-06-04有关佛教礼仪的论文2000字2012-05-25求一篇关于‘佛教为什么在印度迅速衰亡’的论文,2500到30...12006-12-23求助:拟个关于佛教的论文的题目12010-10-13关于佛教的论文152015...
妄想断了,习气还存在。像我们这个香烧没有了,这个香味还留荡好久,这个味道就是习气。这不是原来的檀香味道。习气就是轻微的。还有四无畏,那里头说的这些名称,我都略提个名字,不做解释了。如来具有四无畏:
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李四龙.2009年01月24日10:16:00《哲思杂志》.点击:0次.中观学和唯识学是大乘佛教的两大最重要思想体系。.一般认为,唯识学的出现晚于中观学,在印度佛教史上,中观与唯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行不悖...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孟领这篇文章发表在《觉群学术论文集》,略有改动。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唯识学关于生命流转思想的梳理,诠释了大乘佛教的主动轮回和清净缘起思想;阐述了唯识缘起包括业感缘起和识感缘起两个层面;借助对业种子和名言种子的辨析,指出了唯识学业论所存在的不足。
百度搜索“般若文海”里面应有尽有!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佛教习气业力论文的问题>>
佛法中讲的习气,是指一种俱生的喜好,比如有些人从小就喜欢积德行善,有些人天生喜欢为非作歹,这些都叫做习气。有很多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解释,但佛法里面讲得很...
其实改正错误有过程,业力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断掉,习气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不愿意做,业力现前,控制不了啊!不愿意做,烦恼一上来,对付不了啊!不愿意做,习气一上来,不得不去做。我们忏悔...
业力是真的吗?实际上来说,在佛教中,业力的作用仅仅在于指出一个人在道德上必须为自己可以控制的...
多一分诚敬心,则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萨的一分加持。止语是佛菩萨之所欢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现,比起不修止语,对佛法、对、对众生、对道业的诚敬心是大大提升了许多。
但是很可惜,有许多人反而看似人身,但很可能前世从畜生道而来,习气未断,或者这一世业力已经逐渐显露,去畜生道的迹象非常明显,遇到这样的人还请各位一定要远离,不要和“它们”...
那些业障很重的人,往往都有下面的这四种不良习气,一定要忏悔改过,越早越好!第一、德行浅薄谈到修行悟道,我们必须...第四、口无遮拦佛教中把“业力”分为了“身口意”三个方面,口业就...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有一种“习气”等等,该怎样理解“习气”呢?我们平时经常会说这个人很有福报,那个人没有福报,但真的去解释就很困难。再请堪布...
花开各有异,叶无两片同,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不是一样的,多多少少都有区别,就是孪生子,外貌一模一样,但习气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每个人生来世上,都是前世因缘,因为每个人带来的业力不同,...
倒是在藏传佛教背景,南传佛教背景下,才能把问题搞得更清楚。毕竟的教育背景是无神论和进化论,讨论起来会说不清,道不明。比如轮回思想,前世后世的思想,阿弥陀佛等神灵的概念,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