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弗兰肯斯坦论文之人工智能
然而不久,弗兰肯斯坦便发现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他制造了一个怪物。于是,他开始追杀这个怪物,怪物也本能的逃亡,双方间发生了许多。SamuelButler的《机器中的达尔文(DarwinamongtheMachines)》一文(1863)探讨了机器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出智能的可能性,至今人工智能…
在《弗兰肯斯坦》掀起的200年的波澜起伏中,1950年代是最高的一次波峰之一,也是人工智能的转捩点。1950年,阿西莫夫在他新出版的一本书中,写出了《机器人学的三则》作为序言,他的这一著名观点被后世更普遍称为“阿西莫夫三定律”,广泛影响后世的科学和文艺的发明与创作。
《弗兰肯斯坦》写于1818年,整整200年前,那会儿中国处于清朝嘉庆年间。这期间,世界工业革命兴起,清朝却江河日下。这一年,英国一个21岁的姑娘写出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而同时期的嘉庆年间,虽然解除了文字狱,…
《弗兰肯斯坦》在多年以后,依然能够成为英美文化的热点。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认为,这是源于人类与被造物之间...
《弗兰肯斯坦》在多年以后,依然能够成为英美文化的热点。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认为,这是源于人类与被造物之间...
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相信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噩梦,讲述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人器官拼凑出一个怪物,用电流激活,当怪“人”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面目吓得弃他而逃,他却紧追…
弗兰肯斯坦告诉我们的,不是害怕技术,而是要爱它。反思技术风险是永恒的时代欲望,至今没有答案,但请不要全怪弗兰肯斯坦一个人。(编辑...
弗兰肯斯坦的造物、匹诺曹、铁皮人、机器管家、机器姬、人造人18号等一众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人工智能形象,其毕生追求的变人,某种意义上,就在于如果不变成人,他(她)们的身体上将永恒打上看不见的奴隶烙印,永远低人一等。
弗兰肯斯坦制造一个生命体的欲望到底值得肯定,还是值得否定?进而人是否有能力、有权力挑战上帝创造人的这种功能?雪莱夫人并没有回答。但是,《弗兰肯斯坦》的题词是《失乐园》中的一句:“造物主啊,我能请求您,从我的凡体泥胎,再给我造人吗?
弗兰肯斯坦,名词,伤害或毁掉其创造者的事物[1]。200年间,弗兰肯斯坦早就脱离了玛丽·雪莱创造的小说角色,先是成为“科学越界”的代名词,然后在流行文化的包装下,成为科幻片长盛不衰的形象之一——“疯狂科学家”。
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数据报告论文期刊专业指导浏览量·59下载量·0PDF929KB2021-07-1021:44:40上传身份认证购VIP最低享7折!版权赛博朋克中的人工智能形象解读——以忒...
《银翼杀手》这一作品从被漠视到被追捧的命运背后所蕴含的具体思想史内容.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梳理人工智能发展史中所关涉到的科学,哲学及其内部发生的范式转型,复兴一种"弗...
2016年6月,《经济学人》刊登了名为《弗兰肯斯坦的环形针》的特别报道。其实通篇和弗兰肯斯坦并没什么直接关系,他们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失控,即一个“环形针最大化”的理论——牛津大...
4.生化电子人贝托尔特·迈耶(电影参照:《弗兰肯斯坦》)有心无脑靠义肢,够人工还不够智能这个生化电子人以苏黎世大学36岁的社会心理学家梅尔为蓝本,被誉为“...
人类的19世纪是人类的科学探索的青春期(爱因斯坦语),在这个青春期尚未开幕的时刻,《弗兰肯斯坦》横空出世,以远远领先于时代的姿态,开启了人类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学想象与探讨。实...
在《弗兰肯斯坦》掀起的200年的波澜起伏中,1950年代是最高的一次波峰之一,也是人工智能的转捩点。1950年,阿西莫夫在他新出版的一本书中,写出了《机器人学的三大...
2014年,一篇名为《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和医学的黑暗面》的论文刊登在美国临床与气候学会会刊上,列举了“弗兰肯斯坦恐惧症”的常见触发要素:克隆羊多利,对高致命性H5N1型禽流感的...
他认为创造人工智能的正确方法,是先创造一个孩童水平的生物,然后将其教育至成人水平。这一过程和人类孩童的教育时间应该是一致的。在《弗兰肯斯坦、性别和母性》(Frankenstein,Gen...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和他创造的怪物的故事已经成为万能试金石,囊括了我们内心关于无数领域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希望、危险和的恐惧。玛丽·雪莱(MaryShelley)的...
2016年6月,《经济学人》刊登了名为《弗兰肯斯坦的环形针》的特别报道。其实通篇和弗兰肯斯坦并没什么直接关系,他们探讨的是人工智能失控,即一个“环形针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