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清代中枢制度的演变1、清代继承内阁制度,但只是办理一般事务,重大和机密的事务,则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办理。(1)、从1910年11月3日,摄政王载沣召开的御前会议形成决议,到1911年5月8日颁布《内阁官制》,组成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内阁,权力争夺的斗争仍然激烈地持续进行。
制度、权力与礼制——以权臣篡位为分析主轴.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央虽易手多次,但其组织架构具有延续性,功能大致稳定。.关于的组成,钱穆将其划分为皇室和两个部分。.皇室和应该是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
内阁的设立,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必然产物。因为中书省及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不可无辅臣,明太祖于是又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不过,他仍事必躬亲,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务。到明成祖时,阁臣获得参决机务的权力,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本文从《殷周制度论》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出发,以学者们对王氏此文的争论为中心展开综述,希冀理清学者们的已有研究和针对此文的争论所在。从都邑的迁移进而到制度的变革,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
2012-04-21简述中国古代中枢辅政制度的发展变化原因和规律72015-10-27简述宰相参议辅政制度的特点42011-12-31宰相参议辅政制的定义42011-11-18简述秦汉时期的宰相辅政制。22011-09-16详述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我要写论文!92016-11-24
2018-01-24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22015-10-18列出中国古代史上丞相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42012-10-11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经历了52014-11-14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求学霸2008-09-13秦朝至明朝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31
制度由人而创,为人服务,虽具巨大惯性,但因受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相关政治的巨大影响,发展中时时呈现摆动。由战国进入帝国,原有政策又面临重新规划的历史机遇。从“制”的角度观照,二世政治上的严重失措,直接导致了帝国崩溃...
如题,本文主要论述为什么唐朝节度使制度招致了亡国,明清的总督制度却没有?.首先,我们来确定问题角度,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正统的历朝历代,其覆亡绝不是一个两个简单的原因所导致的,俗话说的好:“压死骆驼的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政治制度史白钢读书笔记.秦汉时期,皇朝中央的决策机构是皇帝主持或命令召集的御前会议、宰辅会议、百官会议等,其中重要的是朝议。.外朝朝议由丞相主持,内朝朝议由领尚书事的大将军主持。.这些朝议对军国大事进行讨论决策,然后经皇帝裁决...
汉唐的政治制度,随着两朝历史的发展,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有不少相似的变化。汉代的三公制,因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至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8](p.1657)三公制破…
内阁成员统称为辅臣,其中资历最深的人被称为首辅,往下是次辅和群辅。首辅位高权重,次辅和群辅只能望其项背。首辅主持内阁会议,次辅和群辅是没有资格的。明代内阁的选拔最...
摘要:秦朝是中国古代秘书工作长足发展和制度建设卓有成就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人才。电视剧《大秦帝国》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历史正剧,它讲述了秦王朝从弱到强...
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研究,使我了解到近代以前各个时期秘书的选拔制度及其要求。纵观中国古代秘书选拔制度,各有千秋。但是本次论文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对...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独揽军政大权,于洪武二十八年诏谕:“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此举使他皇权,但也导致他“务丛脞于一身”...
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只是碍于朱元璋“金口玉言”的禁令,避宰相、宰辅之名而称“阁臣”、“辅臣”、“首辅”。...
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只是碍于朱元璋“金口玉言”的禁令,避宰相、宰辅之名而称“阁臣”、“辅臣”、“首辅”。...
【摘要】:关于朱元璋及其辅臣的神话传说郝兆矩(温州师院政经系)一大明开国君臣的神话,较之任何朝代为多。而所有神话,大都围绕一个中心,即:朱元津是真命天子。《龙兴慈记》记...
3、[景德四年]十二月癸卯(十一日),先是,上尝问辅臣以天下贡举人数。王旦曰:“万三千有馀,约常例,奏名十一而已。”上曰:“若此,则当黜者不啻万人矣。典领之臣,必...
这是行政体制中高层辅政机制不健全,皇帝控制朝局、驾驭臣僚的一种惯常的非典制化的制衡手段。正因如此,当太监势力一旦发展到极点,咸胁君权时,皇帝便依靠群臣惩治太监;当辅臣...
内阁的设立,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必然产物。因为中书省及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不可无辅臣,明太祖于是又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不过,他仍事必躬亲,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务。到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