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4月25日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警惕叙述的:评复旦大学学生被毒杀事件的两篇报道》,不期然引来较大的反响——这篇小文被阅读了近6万次,评论了600多次。
一周舆情综述(2.17-2.23)上海一周:反思“复旦投毒案”中的表现人民网上海频道舆情分析师吴心远2014年02月24日09:19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文/新浪专栏观察家单士兵12月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被告人林森浩依然坚持“愚人节开玩笑”的下毒理由...
犯罪心理学论文三题目:对林森浩恶性投毒行为的犯罪心理学解读摘要: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是近年来典型校园恶性杀人事件,犯罪人有着明显的人格缺陷,从犯罪人心理以及犯罪心理着手分析,可以看出林性格冷漠、自负、情商低以及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等性格缺陷,林森浩在面临压力及室友黄洋...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审判和审判:以复旦学生中毒案为例.pdf,跖闻界?年第期本刊访谈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审判和审判:以复旦学生中毒案为例常江或因嫌疑人、受害人的身份敏感,或因作案手段特殊,一些案件在被媒体报道后撩拨了公众的神经,成为了公共事件,引起热议。
谈话性评论2018年暨南大学新传专硕名词解释第三题案例引入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世人的“复旦投毒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节目《一…
更加巧合的是,这两件留学生投毒案所用毒物都与之前国内的两件同类案件所用毒物恰好一致。第一起案件是加拿大皇后大学的王子杰,向其前室友的食物和水投毒,其所使用的毒物正好是之前轰动一时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所使用的N-二…
为什么感觉林森浩案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悲剧?.羽戈在讨论中提出,"从案发到林森浩被执行死刑,都是悲剧。.这个案件,没有赢家可言,包括正义。.同态复仇,谈何正义。.这个案件,没有宽恕,没有人性的光辉,….关注者.4,437.被浏览.487,199.
讨论有两个前提:一个是知道自己在和谁讨论,一个是知道双方在讨论什么。这本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吊诡的是在这次复旦学生和媒体人的公开信的对话之中,这两个前提好像都被忽视了,变成了一场与假想敌的针锋相对和一场自说自话的热潮。
2014年2月1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普遍的公众情绪里...
4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投毒案疑犯林某。27岁的林某是一位努力、严谨、奉行完美主义的人,曾获得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他在...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复旦投毒案讨论文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即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
复旦投毒案的思考这两天一直在关注复旦投毒案,不仅是因为是身边同龄人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犯罪动机。果当初的动机是愚人节玩笑或者是室友之间的矛盾,也许...
研究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较高水平人才,应在人格形成、知识构建、及社会实践中吸纳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提高自身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的能力。20...
作文素材:复旦投毒案给予我们的反思【事件回放】2014年4月1日早上,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别...
偶然看到前不久的复旦投毒案,心绪不能平复。禁不住又慨了一番。时常告诫自己,别总是品头论足,免得惹人避你。在此刻,想起张爱玲笔下的不完美甚至略带病态的...
【关键词】媒介责任;媒介审判;复旦投毒案一、引言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经过警方调查,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林森浩被认定为...
内容提示:法律法规|LAWSANDREGULATIONS决策与信息101由“复旦投毒案”看大学生犯罪付博镓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由“复旦投毒案”及近...
[摘要]由“复旦投毒案”及近期相关案件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犯罪普遍表现为诱因微小、手段恶劣、结果严重的趋势。大学生这一智慧与潜力并存的群体,却成了犯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