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的议论文作文一:《浅论感性和理性》600字在现实中,看过我文字的朋友很多怀疑我有双重性格,但我却觉得那是两个层面上的东西,不矛盾的。感性和理性是人们所看到分阶段性表现,其表现又是根据其主体性格和认知过程所...
所谓素描与色彩之争其实就是艺术中理性与感性之争。素描强调理性思维而色彩更加重视感性思维。西方从古希腊始就是以理性思维作为最高准则,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以“数”作为世界的本源,这是以理性的抽象化思维将世界的归纳,其意义与价值在于对于永恒存在状态的追求。
摘要: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感性确定性原则和理性确定性原则之争。黑格尔批判“感性确定性”,费尔巴哈恢复“感性确定性”。马克思将感性世界区分为感性直观、感性对象和感性活动多个层次。他以感性活动即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
在感性与理性还未相互而呈现混沌初育的状态时,在抽象与具象还未成形时,在学科尚未专业化而知识领域全无隔阂时,个人的美自由地伸展,全无割裂性。这种尚未分化而协调的状态,我们隐约可以推知正是席勒所崇尚的理想人的状态。
从上面的正式说法来看,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本质还是唯心与唯物的辨证之争。而以唯物辨证法来说,人对事实或现象(fact)的感知是有一定主观性的,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并不绝对相同(既便是排除像色盲这种生理病理差异),或者说可靠,人的感知本质都是opinion。
2019级信息管理学院肖荷荣【指导老师评语】作者以《论语》与《斐多》两部经典的阅读经验,讨论其中的生死观。关于这两部经典的生死观并不全然是授课内容,作者选取的主题体现了他自主学习的成果,值得鼓励。
从“感性”“理性”到“德性”刘悦笛作者简介: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北京100732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辽宁大学特聘
大学生如何理国论文调研题目:从社会责任谈理国院系班级:法政学院10法学2班、法学1班姓名学号:杨昌挺H10720238徐程江H10720237王思齐H10720235夏炎燊K10230130朱俊杰K10260131指导教师:吴苗实践时间:第8~10周学年学期
康德黑格尔之争及其当代哲学文化意义近代以前,传统哲学只承认理性认识的知识性。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伽通表述了一种新的见解:认识过程实际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两个方面,且两者都具…
论马克思辩证法视阈下的情理与法理———兼评《我不是药神》中的社会.摘要:社会生活中情与理之间存在,而这种在法律上表现为情与法的对立。.传统形而上学以抽象或范畴的理性力量,脱离于感性和具体的生活,导致现实的感性。.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