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正式发表的时候,online发表到正式发表这段时间获得的引用次数马上都被统计进来,都算作正式发表以来的引用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短时间获得多次引用的话,很容易就成为高被引论文。.这是很多成功获得高被引论文的学者总结出来的宝贵...
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高被引作者.Wearewhatwedo.这三个概念是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提出的。.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统计数据。.按22个领域和出版年份分类,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论文。.同一领域、同一出版年份内的论文相互PK。.近两年内发表的论文...
11月16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1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榜这份备受期待的名单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其被引频次位于同学科前1%,彰显了他们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全球约6602人次科学家入选本年度名单。
全球约6600人次科学家入选本年度名单,他们过去十年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这些论文的被引频次在WebofScience中位于同学科、同发表年份的前1%,彰显了他们在同行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科学信息研究所还对入选科学家所在的国家和研究...
从表3可以明显看到,数学学科高被引论文的引文主要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依据上述结果,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国内高被引学者论文的被引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学者的引用,国内“高被引”的高国际学术影响力很可能被“虚构”。
高被引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科学家自然就是高被引科学家。而第10位科学家的论文数量就是阈值,如果你和这个阈值相差1篇高被引论文,这个时候就参考总被引频次了,位于前50%总被引频次中并满足额外条件,你就依然可以入选!2.如何成为高被引论文
HighlyCitedPapers(last10years):ESI高被引论文是在其发表年份和领域按被引次数都位于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或者“ESI高被引论文”的图标——见下图——需要在WoS里查询相应内容才…
一般来说学术评价有两个指标:1.论文被国内外著名检索数据库收录数:如国际著名的三大索引库,SCI、EI、ISTP,国内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论文被引数。-----论文引用次数是评价一个人的学术功底的重要量化指标。具体到不同学科差异很大,没有具体探究过。
两所国内高校对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奖励。可事实是,很多学校对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进行奖励。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对创建学科按需引进的高端人才,优先安排博士生指标、科研或实验室用房”,“专项指标招收的博士生,在学期间每人发表3-5篇ESI论文”。
21世纪材料高被引论文Top10盘点.1.Theriseofgraphene.该文2007年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K.Geim和K.S.Novoselov教授发表于NatureMaterials,而在2010年两人就因为发现了石墨烯材料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由此掀起了石墨烯以及各种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潮。.截至2021...
怎么准备?想发ESI高被引论文如何下手?怎么准备?作者new25gm来源:小木虫90018帖子+关注大家有何好的建议么?我们工程的文章引用超过20就算很高了,如何才能发ESI?...
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各学科论文在2007—2017年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称为高被引论文。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
在学术界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就可以叫做高被引论文,这些论文通常在近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尽在近两个月得到大量的引用,并且被引用的次数处于本学科前1%引用率非常高。凡...
国内现在sci越发越多,一般都要引用一些国内熟识专家的文章,高被引自然是比以前多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通讯员苏钧天近日,宁波诺丁汉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副教授李灏楠在制造领域国际顶级期刊2篇高被引论文。根据ESI数据库定义,只有被引频次排在同学术领...
如果想要成为高被引论文,须要在主流顶级刊物发表论文,选好研究命题,作出创新性成果,发表出来的SCI论文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引领性的高被引论文,成为一个研究领域的...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高影响力论文排行榜(第一作者为我校教职工在我刊发表论文被他引频次排名)序号中文题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单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1部...
在webofscience中检索到自己的一篇论文,无意中看到边上显示了高被引论文,咋回事呀,才被引用5次,个人觉得上百次的才叫高吧?求达人指教9_8%%_GK6E7(1E]}NJHKLLR.png返回...
本讲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和ESI前1%评价指标,从投稿期刊、研究前沿、写作技巧等角度介绍如何聚焦前沿,撰写、发表高被引论文,并探讨其与参考文献、国际合作、基金...
习志江博士发表一论文被检索为高被引论文新闻网讯据图书馆消息,近日,医学院习志江博士采用羧基化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筛选出了特异识别乙肝表面抗原的核酸适体,并将磁性纳米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