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响应时间、研究内容新颖性和研究主题内容等七个影响论文高被引的特征因素。
高被引论文与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在减弱武夷山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GeorgeA.Lozano等三位学者在JASIST杂志2012年第11期发表文章,TheWeakeningrelationshipBetweentheImpactFactorandpapers’CitationsintheDigitalAge(数字时代中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次数的关系在弱…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GeorgeA.Lozano等三位学者在JASIST杂志2012年第11期发表文章,TheWeakeningrelationshipBetweentheImpactFactorandpapers’CitationsintheDigitalAge(数字时代中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次数的关系在弱化)。
高被引论文=重要学术影响力=高水平?高被引论文的概念最早由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提出。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最近10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将被引频次排在各学科领域前1%的论文称为
所以,论文被引次数多比刊物影响因子高,某种程度应该更能说明论文的影响力大。被引次数多的论文究竟是否影响力大,笔者相信这个问题属于...
2.在系统列出的检索结果中,会显示论文“被引频次”。3.点击“被引频次”数字(如上图中的“85”),系统会显示引用此论文的论文清单。4.请人工排除(减去)自引(引用论文的第一作者与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同一人)论文数,即得到此论文的“他引...
论文被引用数和杂志影响因子不应用于对研究个体的学术评价!精选已有2710次阅读2020-9-2403:49|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影响因子(IF)是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每年的6月份和年底都是科研人员最为关注的月份,全球的科研人员都对6月份的影响因子更新翘首企足,而年底的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和中科院分区表的公布则让更多中国学者悬悬而望。前几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已经发…
2021年12000余本期刊影响因子的统计图作者李杰lijie_jerry@126图1影响因子的分布是很不平衡的(是不是和我们在社会科学中常见的长尾分布类似,极少数的期刊拥有很高的影响因子,而大量的期刊的…
高被引论文=重要学术影响力=高水平?高被引论文的概念最早由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提出。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最近10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将被引频次排在各学科领域前1%的论文称为高
重点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与被引频次的关系以及测度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以CNKI数据库中档案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数据,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
【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响应...
作为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美国癌症学会主办《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CJC,caonline.amcancersoc.org)可以很好地诠释高被...
逐渐地,出自高影响因子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份额在下降,而在高被引论文中,出自影响因子不那么高的期刊的论文所占份额在上升。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则目前常见...
影响因子只是针对期刊打分,并不是对文章打分。所以对文章评价可以看引用次数。SCIE(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顾名思义为SCI索引的扩张版本。然而两者的期刊评选...
逐渐地,出自高影响因子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份额在下降,而在高被引论文中,出自影响因子不那么高的期刊的论文所占份额在上升。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则目前常...
可以看到这种超级一流期刊如Nature,PRL上ESI的高被引论文数量相对还是大,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能引领潮流,所以后续跟进研究多,引用也自然高,容易成为ESI高被引...
摘要:【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
zl_120025@sina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其对影响因子贡献研究■张垒收稿日期:2015-03-23修回日期:2015-07-03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45...
华中科技大学王成亮教授课题组分析了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弱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总结了与有机活性材料密切相关的弱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