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认为北齐高氏是鲜卑人的有姚薇元先生,他的《北朝胡姓考》认为北齐高氏应源自鲜卑楼氏,为此他提出六个证据来予以论证。王仲荦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中既认为高欢一支出自鲜
”[10]“而高欢本身,生于刘镇,极度胡化„„亦因之与当日代表汉化之士族如渤海高士„„不得不发生关系„„即选用汉化士族之意义„„洛阳人才虽经契胡之残废,其遗产再又高氏父子之收掇,更得以恢复炽盛…
出身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的高欢、高澄父子相继任东魏大丞相、渤海王,控制东魏军政大权。渤海高氏,是我国高姓最大的郡望,也是高姓的主流和高姓五望之首,五望皆出于渤海,故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称。
北齐高氏虽自称是渤海高氏的后裔,但一则高欢本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再则其在鲜卑化生活方式严重,甚至其朝堂的鲜卑色彩比北周还强,高欢在朝堂讲鲜卑语更多,其汉学修养远比不上北魏的历代皇帝。
虽然高欢出自渤海高氏,为汉人世族,但自其祖父高谧起,高家就生活在北魏六镇,逐渐鲜卑化。高欢也是凭借反对汉化的北魏六镇夺取大权,所以高欢重用鲜卑人,较为排斥汉化。北齐也因此推崇佛教,大力修建佛寺与佛像,对儒家与道家较为排斥。
高欢虽然自认是渤海高氏,但他骨子里更认为自己是鲜卑人,也更相信鲜卑军贵。所以临终前托付给高澄的重臣无一不是鲜卑元老,尔朱余部。这也是以后北齐皇族的自我认同,汉族门阀一直是被北齐打压的对象;然而另一方面,由于鲜卑军...
渤海郡高氏、渔阳郡高氏、广陵郡高氏和河南郡高氏为高姓名门望族。人口:高姓人口约有1452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21%。名人:高渐离、高欢、高澄,高颎、高士廉、高拱、高士奇、高圆圆。
高欢的祖上也是显赫一时的渤海高氏,可到了高欢这一代的时候,已经家徒四壁,小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了。落魄贵族的身份,压根不足以养家糊口,连刘备这种汉室宗亲,都需要出来卖草鞋度日,可见高欢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渤海高氏的源流可参考:攀附先世与伪冒士籍——以渤海高氏为中心的研究。现在说高欢、李渊等是鲜卑化汉人,是大一统主义的人为历史,并不客观。回复7楼2020-01-2722:33椰耶yeah自成一派12高欢虽然是汉人,和手下都用鲜卑语交流(除了和...
历史学论文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doc,历史学论文-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武定元年(543年),之弟高慎(字仲密)突然西叛,使得高欢父子对渤海高氏这样的佐命元勋也充满疑虑...
渤海高氏家族历经西晋的崛起、北魏的发展、发达,最终在高欢的时候达到了高峰,为北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参考文献:[1]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9.[2]...
张金龙在《高欢家世族属真伪考辨》中着重研究了高欢与高乾之间的关系,分析梳理了北魏文成帝《南巡碑》与高欢氏族的关系以及高欢的母系家族,得出的结论是:北齐...
高欢出身渤海高氏,原本是汉人。其先祖在前后燕时代曾是,北魏时其祖高谧官至侍御史,因为犯罪免官,被徙至位于北疆的怀朔镇,成了世代为兵的兵户。高谧到怀朔后,开始与鲜卑人...
渤海高氏通史论丛高剑桥第六章高姓望族渤海高氏通史论丛(高剑桥)-第六章高姓望族2010-08-1116:00东汉后期渤海郡太守高洪为春秋时期高姓始祖、齐国上卿高...
曾有文章说“高欢家族是鲜卑人冒认渤海高氏”,否认史料和大量族谱都记载;钱教授又反复在电视节目中断言“高姓很多是出于鲜卑。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现在自认是渤...
(高剑桥)-第六章高姓望族2010-08-111600东汉后期渤海郡太守高洪为春秋时期高姓始祖、齐国上卿高傒第25世孙其19世祖高止由齐国投奔燕国(都于今北京一带)...
张金龙在《高欢家世族属真伪考辨》中着重研究了高欢与高乾之间的关系,分析梳理了北魏文成帝《南巡碑》与高欢氏族的关系以及高欢的母系家族,得出的结论是: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