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婧北京语言大学摘要:格非的小说《人面桃花》讲述的是晚晴末年、初年江南官宦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巨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小说叙事角度、叙事策略等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历史叙事,并探讨以《人面桃花》为例的新历史主义小
浅谈格非《人面桃花》【摘要】《人面桃花》体现了格非在新时期对于个人存在及乌托邦新的思考,在叙事角度的选择方面,用一种“转换人物有限视角”的方式进行了叙述。.【关键词】乌托邦;转换人物有限视角;个人;历史【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
本论文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选取格非复归传统的代表作《人面桃花》法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该译本由Bourrit夫妇翻译,两位译者一位法国人一位华人,能更加充分地体会原文本意蕴,并将其采用适当的法语进行表达,使得其译文具备研究价值。
摘要:先锋派作家格非所著的《人面桃花》,以晚清到辛亥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成功刻画了秀米这一人物形象,叙述了秀米从一个腼腆的成长为一位女革命者的变化历程,细致地描写了秀米在其整个人生际遇中的成长、变化和遭遇。
[1]格非.人面桃花[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年.[2]谢有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年杰出成就奖”授奖词.新京报[J].2005年4月9日.关键字:论文发表论文篇文学论文
个人很喜欢格非的书和叙事风格,也恰好看过他的三部曲就谈谈个人拙见吧。格非的《人面桃花》是他的江南三部曲(另外两部是《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中的第一部作品,三部作品在主题、时间线索、人物上都是有着交织和继承的关系的。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格非人面桃花读后感人面桃花的作品鉴赏》为氧乐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2、本网站作文/文章《格非人面桃花读后感人面桃花的作品鉴赏》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作家格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先锋小说家”的姿态登上中国文坛,其创作活力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1994年《欲望的旗帜》之后接近十年的思考沉潜期,2004年以《人面桃花》强势回归文坛之后,似乎比当年同时代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分别是《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格非,男,1964年8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81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5年毕业留校任教,到1998年做到教授。
第一章格非的文学世界格非早期的创作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90年代开始,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从早期的先锋作家逐渐回归成为一名传统的学者型作家,并且具备了深刻的创作个性;新世纪之后出版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再次丰富了格非的文学世界。本章节将从以
【摘要】《人面桃花》体现了格非在新时期对于个人存在及乌托邦新的思考,在叙事角度的选择方面,用一种“转换人物有限视角”的方式进行了叙述。【关键词】乌托邦;...
在绪论中,首先将探讨翻译的文化观,从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出发,强调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重要影响;接着将格非的一系列作品,特别是其近年来代表作《人面桃花》在国外的译介...
摘要:本文结合格非的作品《人面桃花》及相关的书籍,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人面桃花》中的回归意识作出浅要的分析。关键字:《人面桃花》、回归、荒岛、格非、秀米...
谢有顺(<我遇到的问题是整体性的一与格非谈(人面桃花》及写作问题》.《南方都市报》2004年6月28硕士学位论文论《梦》对格非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以《人...
《人面桃花》以宽柔与弹性的叙事语言风格,大量描述性语言,具有浓郁的诗的修辞特征和古典气韵,构成了小说叙事整体上的苍凉美感,人物、历史、人性故事传达着作家对生活与世界的独特理解...
(论文)乌托邦、非理性、历史与个人——格非小说“人面桃花三部曲”主题分析浏览次数:3内容提示:成都大学学报(社科~.)zol2年第6期乌托邦、非理性、...
《人面桃花》这本小说,他的内容并非是关于爱情,不似古诗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可望而不可及,也不是相恋而不可得,而是一个女性一生的革命事业。有关爱情,但自始...
从《人面桃花》中我们不难看出,格非试图在传统中寻找小说的美学归宿。小说《人面桃花》有一种古典的神韵,桃花意象带有多重传统美学意蕴,《人面桃花》向传统回归的美学特征同样可以给...
【摘要】: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三部小说在思想主题上具有逻辑统一关系:乌托邦、非理性、历史时代与个人内心是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本文结合具体文本对其核心主题进...
格非小说人面桃花的历史叙事分析新历史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方法和流派,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海登怀特路易斯蒙特罗斯等,新历史主义强调从政治权力文化霸权甚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