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论文
《庚子西狩丛谈》第134-141页作者还穿插了曾国藩、李鸿章两人的掌故,如李鸿章自嘲是清廷的“裱糊匠”,曾国藩主张用“诚”字和洋人打交道。尤为难得的是,他还从社会学角度解释了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的社会土壤。兹摘录几段文字: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这是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的开卷评语,那时候李鸿章已经是被人骂得他自己也已经习惯了,也算是挺了他一下。不过从《庚子西狩丛谈》里吴永介绍李的生活细节看,李是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他是曾国藩的门生,有一次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打配作何主意呢?
他直到晚年对此才有所省悟:“自悔盛年不学,全恃一股虚骄之气,任意胡为,其实没有根底。现在真实学问,已用功不进。”(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4)三曰“恃才傲物”。李鸿章入仕后,随着地位的飙升和权势的膨胀,心态畸变,飘然欲仙。
前引《庚子西狩丛谈》中李鸿章谈话,接着还有下文,陈寅恪在另一处亦引之:天下事,为之而后难,行之而后知。从前有许多言官,遇事弹纠,放言高论,盛名鼎鼎;后来放了外任,负到实在事责,从前芒角,立时收敛,一言不敢妄发;迨至升任封疆,则痛恨言官,更甚于人。
晚年李鸿章经常炫耀他的那根手杖。写《庚子西狩丛谈》的吴永,是曾国藩的孙女婿,1896年在贤良寺伺候李鸿章左右。他看到从美国回来的李鸿章,在家中,“常自持一手杖,顷刻不释,或饮食作字,则置之座侧,爱护如至宝。
按照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里记录的说法,李鸿章曾经告诉吴永“我老师(曾国藩)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然后,第一条就是那个躬身入局的故事:两个挑着重担的人,在田埂上相遇后互不相让。其中一人的父亲来了,躬身对外来...
[10]吴永.庚子西狩丛谈[M].长沙:岳麓书社,1985.[11]清德宗实录[M].[12]盛直怀.盛宗丞转行在来电[A].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电稿[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13]李鸿章.寄洛阳行在军机处电[A].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电稿[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居位之高之久,却乃使庞然硕大之中国降为二等国。”“以兵事论,俾斯麦所胜者敌国也,李鸿章所夷者同胞也。”[40][35]~[40]: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四梁启超:《李鸿章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二页
李鸿章在当地的各种关系,使得淮军的组建、招募比较顺利。最终配合曾国藩的湘军和洋枪队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军。1962年4月李鸿章就奉命署理江苏巡抚,仅仅过了7个月,又由署理而实授江苏巡抚。“从此隆隆直上”,几与恩师曾国藩“双峰对峙”。
据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录的《庚子西狩丛谈》中记载,李鸿章生前曾有过一番“自论终身政绩”:“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这是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的开卷评语,那时候李鸿章已经是被人骂得他自己也已经习惯了,也算是挺了他一下。不过从《庚子西狩丛谈》里吴永介绍...
后累至山东兖沂曹济兵备道,赏二品顶戴.时期,曾任山东提法司、国务院秘书.《庚子西狩丛谈》记述了慈禧一行人从北京出逃西安的往返经历,翦伯赞在《义和团书目解题》中称该...
隨安室评论庚子西狩丛谈2020-04-0815:46:30卷一自耶教传入中国,地方莠民,辄挂名教籍,倚外势横乡里。教士借口保护,以袒庇为招休,动辄挺身干预。官吏但求省...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庚子西狩丛谈》里记载李鸿章谈自己“办洋务”的心得,就是所谓“打痞子腔”,亦即无视契约虚与委蛇的自作聪明。贴图里这帮野生军机处们的脑仁,真可谓“一夜...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4三曰“恃才傲物”。李鸿章入仕后随着地位的飙升和权势的膨胀心态畸变飘然欲仙。他吹嘘支持大清“天下”者“舍我其谁”。对同僚...
这显然是曾国藩素来深知李鸿章才气不羁,故折之使就范也.李鸿章日后回忆说,老师此举确实使他养成了能够早起的习惯,但他仍是就事论事而已,从内心深处显然还是将此...
庚子西狩,也有类似意思。其字面意似乎是皇帝去西方打猎或巡视西方,真实含义是庚子年间慈禧太后偕同光绪帝西逃。通俗地说,《庚子西狩丛谈》就是一部慈禧的跑路纪实。《庚子西狩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