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s】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
从上面选录的国内最著名经济学教材有关公地悲剧的论述可以看出,它们把公地悲剧定义为:无主财产的私人竞争性使用数量大于此财产被某个人所有或社会整体所有时的最优使用数量;换言之,无主财产的竞争性消耗数量大于完全垄断占有的消耗数量。
从哈丁的“公地悲剧”、使用较多的“囚犯困境博弈”到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个传统治理模型本质上都没有注意到公共事物其本身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一次次资源破坏的悲剧。.很久以前,亚里士多德就注意到“凡是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地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的东西,人们关心着自己的东西,而忽视公共的东西,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
[53]1968年,哈丁教授(G.Hard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TheTragedyoftheCommons)的文章.指出,在一块对所有人开放的牧场上,每一个人都试图放养尽可能多的牲畜,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过度放牧,直到公共牧场不能供养一头牲畜.这就是哈丁
根据“公地悲剧”,对于每个人而言,垃圾分类相比于随意丢放垃圾成本要高,因此人们会倾向于对于自己收益更大的选择就是不分类,当人们没有主动意愿开展垃圾分类的时候,环境容量资源与垃圾增长的矛盾就会凸显。.并且按照经典公共选择理论,一件事情受益者人数越多,人们主动去做事情的动力反而越弱,这就是“集体行动的逻辑”。.在垃圾分类中,虽然大家都...
而除了认识论的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众多学者们针对“公地悲剧”的现象所提出的方。.对于“公地悲剧”的破局之法,有诸多理论。.其一,在社群之中,“公地悲剧”往往能自发通过社群成员沟通及共识来避免,即使是自私自利的人也会经常找到合作方法,因为集体克制既有利于集体利益,也有利于个人利益。.其二,传统上认为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私有化...
如果是某个商品或服务(公地品)是“争用”的,你用别人就没有了,但你不能限制别人用,即公地是“非限用”的,就会产生公地悲剧。知识产权(IPR)又称“共享品”(ClubGoods)。其特点是不满足“争用性”,但满足“限用性”(例如知识产权保护)。
可能片面追求政绩而放任破坏社会环境行为,业在逐利本性驱动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舍弃环境责任,公民会图一时之便而随意污染环境,“公地悲剧”也就随影而至。古人尚且懂得对环境与资源要取用有度。《论语述而》说:“子钓而不纲,宿。
“公地悲剧”无解?讨论市场失灵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所谓“公地的悲剧”,这是著名学者哈丁196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的标题。哈丁指出,对于公共草地、公共鱼塘等资源来说,每个参与人都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来进行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这类资源的耗竭。
公地自由的悲剧无形之手控制人口的反驳论点,最先见诸1833年一位业余数学家WilliamForsterLloyd(1794-1852)撰写的一本鲜为人知的小册子,可称之为「公地悲剧」;「悲剧」一词借用自哲学家Whitehead:「戏剧性的悲剧要素不是不快乐,而是蕴藏于事物无懊无悔运作的严肃性。
从前面的计算过程中看出,“公地悲剧”出现的概率为1-r1*r2,而A、B总是以大于0的概率选择限额,即r1、r2大于0,从而“公地悲剧”出现概率小于1,这与传统的经济学观点得出的“公地悲剧”...
以下内容摘抄于《清醒思考的艺术》(电子版:清醒思考的艺术)19公地悲剧——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
从公地悲剧到公共治理对于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各方面正在达成共识,而且很多时候机构就是问题的源头没有谁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更适合评论经...
摘要:运用“公地悲剧”和“外部效应”两个典型案例揭示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外部性模型进行分析,找出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的特征,进一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