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的正犯化规定是我国刑法在认识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规定,其有助于司法实践中犯罪的认定;帮助犯与正犯并非不可共存的关系,两者仅仅具备形式上的区别,如果均直接侵害了法益,其实实质上已经达到了正犯的程度;而共犯理论...
从共犯论到法益论:帮助行为正犯化再审视,帮助行为正犯化;;法益理论;;共犯教义学;;犯罪参与的前阶段,熊亚文;,法学杂志。在共犯论框架内讨论帮助行为正犯化立法的研究思路目前存在根本性偏差,有必要摆脱共犯教义学的,转而从法益论这一更为基础性的理论层面对其进行审视。
论犯罪帮助行为的正犯化.pdf分类号D924密级公开UDC343学校代码1106511065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犯罪帮助行为的正犯化论犯罪帮助行为的正犯化魏方方魏方方指导教师姜瑞雪副教授学位类别法律硕士专业领域法律硕士(非法学)答辩日期2017年5月26...
四、间接正犯与共谋共同正犯的区别.(一)考察角度.1.最高裁平成13年判决在否定了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基础上,肯定了共谋共同正犯的成立.2.用正犯概念说明共谋共同正犯的话,这个问题正面拷问了实质正犯概念的有用性.3.用共犯概念说明共谋共同正犯的话...
2019法考必备考点:帮助犯的正犯化【#司法考试#导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备考的人生,很积极,很宝贵,很励志。冲吧,努力吧!以下为®无忧考网整理的“2019法考必备考点:帮助犯的正犯化”,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无忧考网!
近期,湖南大学法学院熊亚文副教授在CSSCI来源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法学》2021年第8期发表论文《从共犯论到法益论:帮助行为正犯化再审视》。文章指出,在共犯论框架内讨论帮助行为正犯化立法的研究思路存在根本性偏差,有必要摆脱共犯教义学的,转而从法益论这一更为基础性的...
期刊论文[1]帮助行为正犯化的教义学反思[J].孙运梁.比较法研究.2018(06)[2]论共犯的正犯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J].卢宇,娄瀚文.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05)[3]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探究——兼谈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的...
1.2.1国内研究现状.(1)共犯从属性说与罪责认定.学者陈子平认为,关于共犯从属性与性之意义,应该以‘实行从属性与性’以及‘要素从属性’加以理解。.关于罪名从属性,其认为,“通常都做为共同正犯之本质问题,即有关犯罪共同说、行为...
博士毕业论文—《身份犯共犯问题研究——兼论刑法理论的视域和论域》摘要第1-7页abstract第7-14页绪论第14-21页一、本文的问题意识第14-16页二、本文的研究方式
其中,帮助犯的正犯化和帮助犯的量刑归责这两大阵营的争鸣最为激烈,也成为学术界发表自己对本罪行为性质的见解前一定要介绍的两种学说。帮助犯的正犯化(或共犯正犯化)是指不是传统意义上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类型,而被作为实行行为看待。
2018论共犯的正犯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卢宇,娄瀚文(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自《中华人民共...
【摘要】: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立激起了学界对帮助行为正犯化(共犯行为正犯化)这一立法模式的热烈讨论。其实,该罪并非刑法中的特例,共犯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方式由来已久,...
【内容提要】正犯与共犯观念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源于对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解释不同,只有在限制正犯概念之下才有正犯、共犯区分的必要;在实质客观说之下,正犯与实行...
【摘要】:单一正犯体系损害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存在不当扩大处罚范围和量刑粗糙化等缺陷,单一正犯体系视角下,共犯正犯化也不存在讨论余地。在区分制视角下,否定共...
论文服务:摘要:共犯正犯化的立法并非是对共犯从属性原则的否定。对于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例的共犯正犯化立法,共犯从属性原则中的限制从属性说在主观方面对明知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