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行,那就多再考几次。在李弘的开元十五年,科举分为常举、制举等几个形式。常举也叫贡举,也就是我们所说科举考试,每年考一次,在唐朝基本上会在前一年公布下一年考试时间,今年的贡举就在正月举办,参加考试的学生...
科举制度产生原因的研究文献综述组员:王亚军科举制度产生的研究一、文献综述引言:为了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小组成员在网上及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浏览了一些相关的书籍,下载和搜集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仔细研读之后对我国古代的科举制有了一些了解。
古今中外,任何的运转都需要一定数量人才的支撑。隋文帝首先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尝试,开皇十八年(598年),他命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推举人才。其次,科举考试通过公…
M.D.ThesisFamilyStatusSystemTangDynastyImperialExaminationSystermZhangWujunColleg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May.2013论文题目唐代门荫制及其对科举制的影响2010210176专业名称中国古代史答辩日期2013联系电话15117236459E_mail
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制举两种。所谓常举是指每年分科举行的科举;制举是指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由于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的目的不同,因此在考试内容、考生来源、考试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而常举以其长期性、固定性的优点成为了科举中最重要的部分。
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变迁,乃是多种因素交汇作用之下的综合。察举到科举的过渡,确实包含着某种必然性。还在察举制最为低落之时,就已有人做出类似的构想了。东晋葛洪《抱朴子》之《审举篇》,就是一篇探讨选官制度的颇有价值的论文。
察举制是通过地方官的考察、推荐,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所谓征辟制,就是皇帝直接下诏“征召”人才为官和行政长官自行“辟除”(聘任)属员制度。
阎步克.汉代察举科目繁多,大都可以在此前的选官方法与思想中找到其渊源。.但是,汉代察举制的成立,仍然不仅仅是那些方法与思想直线的、自然的发展结果。.秦王朝以及西汉王朝初年的官僚组织,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就其结构而言都已颇为可观,但贤良对策与...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论文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_崔晓;;[发表期刊]世界历史[类型]期刊古代日本;贡举制度;日本汉诗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的养士与选士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为学者们...
内容提示:文化研究论文-后蜀贡举勾沉摘要后蜀于广政十二年(949年)首开贡举,约共开考10次,约共取士55人;已考出开考年份5次,知贡举3人、进士(包...
大江氏家族自始祖大江音人以来,读书应举,十一世父子、兄弟连第,可谓是英才迭出。研究大江氏家族的贡举参与不仅有益于剖析大江氏家族贡举成功的原因,还能把握大...
‚自保大十年开贡举‛、‚唯广顺二年始命江文蔚知贡举‛等语,均以保大十年,亦即后周广顺二年(952年)为首开贡举之年,而事实上南唐贡举并非自保大十年始,此前亦...
开元二十五年始,贡举由礼部侍郎专掌。此时以文取士已成为一种潮流,不少知贡举者曾任中书舍人。连掌开元二十七至二十九年三春贡举的礼部侍郎崔翘,就曾于开元中任...
,的内容与发展历程该制度的若干特点在当时日本人所作有关贡举制度的汉诗及其他文。,献中均有所反映古代日本贡举制度与中国科举制渐行渐远之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签名日期:矽/多年多月乒日摘要《皇明贡举考》是一部重要的科举文献,对研究明代科举制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但至今尚未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