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的爱情简单、纯真、执着,因为“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虽然他们的爱情并不自由,但是他们却爱得浓烈。早在先秦时期,人们的爱情就已经觉醒,当时社会中的男女都敢于表达爱意,定情信物就是古人爱情的见证。
十九种古代定情信物,愿得一心人,白头不分离在中国古代,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他人无从知晓,那么信物一般有哪些呢?
二、周代女性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启示笔者把《诗经》婚恋诗中周代女性的爱情观分为了五大类,即大胆地追求爱情;热烈地渴求爱情;执着地坚守爱情;勇敢地捍卫爱情;理智地对待爱情,并对其分别作以论述说明。.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婚恋诗展现...
诗歌是借助物象表现情思的,因此,我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出发去解读《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婚恋诗,阐释诗中审美意蕴。.因为国风中的爱情诗代表了《诗经》艺术的最高成就,所以我以这一部分文本为研究内容,立足于文本意象所体现出的情景,结合...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毕业论文1.中西婚礼文化简介自古以来,婚姻是人伦之首,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俗,更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婚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各种意义的表达早已超过了语言...
赠君君记取,莫作等闲看。这里的樱花成为了爱情的信物:樱花虽只有一瓣,却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爱情信物,即使花瓣最终会枯萎,但爱情却要被相爱的人纪念一生。-2-咸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其演变
描写了那个年代的爱情,就这么简单。后人没必要过多得渲染《诗经》中的爱情诗。我一直猜想老夫子编《诗经》就是为了说,去爱吧,去繁殖吧。兵荒马乱的春秋战国,从感性里说,年轻男女的心都是躁动不安的,颠沛流离,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你爱的那个人或许明天就阴阳两隔了;从理性上说...
由于古代的梅子,多用于调味,所以梅子的意象,有着“调众味”的意思,意喻婚姻能二合的意思,因此梅就带有了爱情的气息,成为爱情的代指。此外除了《摽有梅》外,《诗经》中《秦风·终南》、《曹风·鸠》、《小雅·四月》等都有提到梅。
提供从《诗经》中的爱情诗看我国古代女子的爱情观word文档在线阅读与免费下载,摘要:文学与艺术第三卷第一期从《诗经》中的爱情诗看我国古代女子的爱情观魏李立张丽媛(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石009)501【摘要】《经》诗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诗作很出墙或者另嫁他人。
领读者吕玉华,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讲授“隋唐五代文学”、“唐诗与唐代文化”、“唐传奇研究”等课程,已出版《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发展研究》、《书礼传家:爱情信物》、《元曲三百首(选注)》等著作。
突然想起另一首《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里的那个人,她所得的爱情信物不是鲜花戒指,也不是绫罗绸缎,而是一封书信,书信上有“长相思”“久离别”的滚烫字样,她于是把书信存放在袖...
古代爱情的象征物有:同心结、红豆、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合欢树、鸳鸯、比目鱼、蒲苇、磐石、莲、木瓜、香囊等。本文梳理与之相关的爱情诗词,感受古人的浪漫与情调。一、同心...
doi:10.3969/j.issn.1002-1698.2012.11.018张丑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学术界张丑平.古代小说中爱情信物的文化内蕴与叙事意义[J].学术界.2012(11)古代...
同心结寓意,永结同心,又是在婚嫁典礼上千金必用的物品,正是如此同心结也加入了爱情信物的大家庭中。5莲衣承玉钏,盼君时时思相比于其他的爱情信物,手镯就更富有神秘色彩,多见于文学小...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一定的社会...
长恨歌》所言:“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位拥有三宫六院妃子美人的皇帝着实表现出了很少有专一的爱情。信物说到这吧。7夕来临之际...
中国古代十大爱情信物(一)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定亲遵...
而这些礼物就是人们熟知的定情信物,虽然很多礼物价格都不高,但是却表达出了礼轻情意重的意味。(1)《诗经》中的爱情信物“彤管”《诗经》中有很多爱情诗,其实就描绘出了古代男女相...
当代都市青年爱情信物文化现象的审美困境文档信息主题:关亍“文学、艺术、军事戒历叱”中“文化传播”的参耂范文。属性:F-0DLRPS,doc格式,正文4223字。质...
簪,古人用来绾住发髻的条状物,以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又称“搔头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的一种首饰,或夫妇别离时,往往分钗各执一股,以为别离之后...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古代爱情信物论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