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地方、各部的行政、军事长官,全面负责各种事务,实现既定的治理目标。但御史不负责具体事务,也不受品级的限制与管辖,是一的监察系统。谏官最早源于清客或说客,他们专门为君主或主人指出失德、失政、失民心的举措。
2018-02-14古代有名的说客有哪些?22013-08-09古代有名的说客有哪些72018-01-16《史记》中最厉害的说客是谁62012-04-0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说客32009-08-29战国策中的名说客都有谁(最好把故事带上)?(越多越好啊...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鬼谷子》中“阴阳学说”浅析杨煜涵云南师范大学作者简介:杨煜涵(1994-),女,哈尼族,云南普洱人,“道”是先秦哲学,尤其是道家学说的核心概念。老子云南师范大学20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人生悲剧的游戏化——庄子《人间世》的寓言故事赏析-文学论文.摘要:《人间世》是《庄子》内篇的重要篇目,它以讲故事的形式探讨了“处浊世避患害之术”问题。.一方面,作者把处浊世所遭遇到的患害设计成种种悲剧的境界,另一方面,又用“处浊世避...
郑国老臣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让"围郑"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秦穆公不仅放弃了两国的联合行动,主动从郑国撤军,而且还派三员大将协助守卫郑国。.品读《烛之武退秦师》,让我们读出了一个练达人情、揣透大势、谙于辞令的烛之武,读懂了《烛之武退秦师...
中国初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之研究.潜旭明.【摘要】:口语交际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单位,在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可是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学校的外语教学围着考试棒转,把培养学生的纯语言知识放在首位,而忽视语境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
英山长冲高中王精华;跟古代说客学说话[N];黄冈日报;2009年6山东省烟台市第十三中学牟清华;我看中学英语的口语教学[N];中国教师报;2009年7孙倚娜;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N];光明日报;2003年8;洋话连篇不是梦[N];中国信息报;2000年9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第一编先秦文学一填空题1.弹歌见于东汉人赵晔卷九。2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现有文献中,的神话学价值最大。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得…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摘要】:中职幼师口语课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它往往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导演”角色,同时还是“演员”角色。.这就势必要求幼师口语课教师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以...
语文教学论文:跟古代说客学舌战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跟古代说客学舌战长冲高中王精华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口语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
乘轺建节的说客一日兴云作雨,有胆有谋,不辱使命,如诸葛亮说吴抗曹,邓芝之不避油鼎斧钺,当然也有蒋干之流,名高技薄,成了笑柄。魏晋之时,崇尚清谈,名士相互谈论辩难,这已与...
古代的说客,能够通过改变重要人物的思想行为而改变历史。然而,说客之所以能够游说成功,也是因为他们明白事理,把话说在理上,让人不得不心服。秦汉时期出现过很多说客高手,《史记》...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游说之士又乘势而起。乘轺建节的说客一日兴云作雨,有胆有谋,不辱使命,如诸葛亮说吴抗曹,邓芝之不避油鼎斧钺,当然也有蒋干之流,名高技薄,成了笑柄。魏晋之时,崇...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从事说服传播活动的士人有许多,不仅包括专以游说为生的说客,也有在朝为官的人。再说游说,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游说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原指古代叫做‘说客’的政客...
从古至今都有靠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游走于各个国家中的人,古时称之为“说客”,现在称之为外交。他们有些年轻有为,有些出身卑微,有些成熟谨慎,有些甚至在到了晚年才做出一番成就。作为...
文章选取《史记》十篇列传中的十六个案例,以Searle(1976)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的说客在劝说君主时的语用策略及特点.对文中的君主进一步划分为本国君主及...
历数古代的游说史,及著名的说客语言文字的发明,对人类的进步有着跨阶段的意义,所以仓颉造字,有“惊天地,泣鬼神”之说。有了语言之后,人类可以进行复杂的交流,...
1、苏秦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古代说客论文的问题>>
话说四位“说客”高一语文新教材第四单元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勾践灭吴》(选自《国语》)、《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