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古人韵缓不烦改字相关论文
一、“古人韵缓,不烦改字”第54-58页二、“古诗无叶音”第58-63页三、“四声之始”与“古人四声一贯”第63-71页第二节顾炎武的入声观第71-76页一、“入为闰声”第71-73页二、“近代入声之误”第73-76页第五章顾氏对转注、反切、读若的...
这种临时改字以求叶韵的主观做法泛滥成风,其影响深广,至明代尚有余绪。虽然其间唐代经学家陆德明曾提出了“古人韵缓,不烦改字”的“韵缓”说,但这只是说明古人用韵宽,而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叶…
有客有客,亦白其马。——马,叶瞒补反。(《有客》)陆德明早已指出:“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从明陈第开始,不少学者对“叶音”说进行了批判。但是余毒难尽,直到现在,还有采用“叶音”方法为《诗经》注音的。如:
——兼批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对“吴氏石头记”的指摘作者:潇湘夜雨2018年12月,中国西部首届《梦》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中国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在会上致辞。在致辞中,张会长直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
总之,无论叶韵说,还是“古人韵缓”说,都是建立在对古音错误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缺乏历史发展观点的。明·陈第作《毛诗古音考》,考证《诗经》的押韵,确认所谓叶音,其实就是古人的本音,并非随意改读;明确提出了:“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古代汉语论文汇编.doc,古代汉语论文选评古代汉语优秀课程建设成果之一古代汉语精品课程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论文选评》编写组2004年6月编者的话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
“古人韵缓说”则是由于部分学者不认同擅自修改经书的做法,而以“古人押韵比较宽,与现代人不同”来解释上古音材料中韵脚不同的现象,以这说法为中心的代表作品为陆德明《经典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