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义概说:佛法与科学因缘法与四圣谛—....去躁养心.印顺导师对阿含经的看法——温金柯.恭请《阿含经的故事选》等.道坚法师: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原始佛教的佛陀观---元弼圣.念佛思想起源初探---广兴.永海法师:勿怀胜负心.
在近代,《阿含经》逐渐为中国佛教界重视,主要归功于印顺法师,在探究印度佛教思想的历史流变中,受到日本学者的启发,而掘发出一切佛法均渊源于「阿含」,终于使埋没已久的圣教重现光芒。.值得一提的是,印顺法师在一九八三年发表的《杂阿含经论...
汉译《阿含经》是记录佛陀及其言教最早的北传经典,其中,《杂阿含经》因作为佛法的母体其地位尤为重要。从教义教理以及教制教史两个方面考察汉译《杂阿含经》中的阿罗汉,不仅是认识阿罗汉信仰整体发展历史的基础,也是把握早期佛教特性的关键。
《杂阿含经》是佛教第一次以公开的形式结集所诞生的圣典,最为可信,也因为《杂阿含经》是言行录的体裁,所以说要想了解佛陀的现实人格,非此经莫属。一百年后的第二次集结就是以《杂阿含经》为本,加入佛及的遗言景行,更为通俗地编辑四部阿含经。
基于《杂阿含经》的原始佛教思想简论.pdf阿含经被认为是佛教最早的文献记录,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是反映佛陀在世时说法面貌的根本经典。近代研究认为杂阿含经是四阿含经中最早出现的。本论文基于汉译杂阿含经讨论了有关原始佛教思想的十二个问题1佛陀出家的目的...
“阿含”是梵文,法归的意思,意思是一切佛法的根源。四阿含分别是《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汉传佛教的这四部经来源不太一样,是从不同的部派传来中国的,我记得百度百科上就有四阿含传来的部派渠道。
根本说一切有部梵本《长阿含经》的内容简要.关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地区出土的梵本长阿含经,现在前后一共整理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根据早年的各种梵文残卷拼凑起来的,当时仅确定了此经共分3品,其中两个分别叫戒蕴品、六经品*,剩下一个还不...
四部《阿含经》的侧重点:.《长阿含经》22卷,分4部分,分别叙述有关佛陀、教行,与外道论难及世界成败之说;.《中阿含经》60卷,222经,说四谛十二因缘及佛陀与们的言行;.《增一阿含经》51卷,从1法而至11法,宣说法数,故名增一;.《杂阿含...
《阿含经》是印度佛教的根本经典,在佛法中具有根源性、基本性的重要地位;同样的,《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里扮演关键角色,其可说是中国佛教中最重要的一部典籍,中国佛教唯一称为“经”的中国祖师之论著,影响中国佛教暨禅宗发展最深远的一部书,佛教
附论《阿含经》中的弥勒菩萨第122-130页第六章大乘四念处及其在菩萨道中的地位第130-144页第一节大乘的盛行与龙树对大乘佛教的开创性贡献第130-132页第二节《大智度论》对大乘四念处的阐释与展开第132-140页
」由此可知,《杂阿含经》是「第一义悉檀」,《中阿含经》是「对治悉檀」,《长阿含经》是「世界悉檀」,《增一阿含经》是「各各为人(生善)悉檀」,这是佛法适应世间、化导世间的四大宗趣...
因为「汉译的『四阿含经』,不是一人传译的;...而『四阿含』又不是同一部派的圣典(2):所以研究起来,没有巴利语本的便利。然而也就因为如此,对于组织的次第,经文的具缺,文句的出入,在...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长阿含经》的文学性力挥天。既无力统一佛教内部的信徒又不能抵制反佛教势力的打击与动摇。无奈无助的佛只好任由自己雨打风吹去不情愿...
总之,《六祖坛经》之智慧暨悟道的修行,取决于“心”的或染或净,有所染则烦恼执着,反之则自在解脱,而此可说是承继《阿含经》而来的。结语《阿含经》是印度佛教的根本经典,在佛法中具...
此外,《会编》更将经文与《瑜伽论》的本母论文比对合编,学者对读经论,非常方便,而且更可借此加深对本经宗要部分的理解。所以《会编》应是至今为止最完善的《杂阿含经》读本。除《会...
[3]杨郁文,〈印顺法师的根本信念与看法〉,收录于蓝吉富主编《印顺导师的思想与学问-印顺导师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重版,页五O。[...
《阿含经》中提到的“念佛”,有些地方也称为“念如来”。《阿含经》中,念佛往往不是作为一种的修行法门出现,而是与其他法门联系在一起。《增一阿含经》卷第...
在浩若星河的佛教经纶中,其实有一本经书在佛教中的地位类似于圣经在基督教、古兰经在伊斯兰教的地位,它就是阿含经。流传于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的...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长阿含经》的文学性刹利王为大祀者。岂异人乎。勿造斯观即吾身是也。’’很明显佛讲述的有关刹利王大祀的事就是自己的故事故事中的...
论《杂阿含经》解脱方文目录摘要第1-5页Abstract第5-6页目录第6-7页引言第7-10页一:选题的意义第7-8页二:前期研究的基本状况第8页三:研究重点、方法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