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义概说:佛法与科学因缘法与四圣谛—....去躁养心.印顺导师对阿含经的看法——温金柯.恭请《阿含经的故事选》等.道坚法师:佛陀为什么非常重视讲堂?.随缘到底随的什么缘.原始佛教的佛陀观---元弼圣.念佛思想起源初探---广兴.永海法师:勿怀胜负心.
印顺导师对阿含经的看法——温金柯.印顺导师可能是中国佛教自有历史以来,最重视原始佛教的大师级人物。.他不但有《佛法概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杂阿含经论会编》等关于原始佛教的专著[1];在其他著作中,导师也一再表现出,谈问题时,每...
【摘要】:《杂阿含经》是佛教第一次以公开的形式结集所诞生的圣典,最为可信,也因为《杂阿含经》是言行录的体裁,所以说要想了解佛陀的现实人格,非此经莫属。一百年后的第二次集结就是以《杂阿含经》为本,加入佛及的遗言景行,更为通俗地编辑四部阿含经。
《杂阿含经》是佛教第一次以公开的形式结集所诞生的圣典,最为可信,也因为《杂阿含经》是言行录的体裁,所以说要想了解佛陀的现实人格,非此经莫属。一百年后的第二次集结就是以《杂阿含经》为本,加入佛及的遗言景行,更为通俗地编辑四部阿含经。
全段论文都是出自杂阿含经的阴相应。又例如解释杂阿含经经文的摩呾理迦,一开始就说明佛陀为了化度四类众生,而分别说无常、苦、空、非我,因为众生有种种不同“界”,此处之“界”有“因”义,众生皆由五蕴和合而成,但如果要将执著...
“阿含”是梵文,法归的意思,意思是一切佛法的根源。四阿含分别是《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汉传佛教的这四部经来源不太一样,是从不同的部派传来中国的,我记得百度百科上就有四阿含传来的部派渠道。
印顺导师的《杂阿含经会编》以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里有记述。简单地说,圣典在佛陀灭后结集,经师为了背诵契经,“写”出一篇“论文”用来揭示契经的大意和纲要,称为摩呾理咖,意译本母。
基于《杂阿含经》的原始佛教思想简论.pdf阿含经被认为是佛教最早的文献记录,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是反映佛陀在世时说法面貌的根本经典。近代研究认为杂阿含经是四阿含经中最早出现的。本论文基于汉译杂阿含经讨论了有关原始佛教思想的十二个问题1佛陀出家的目的...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
《阿含经》是印度佛教的根本经典,在佛法中具有根源性、基本性的重要地位;同样的,《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里扮演关键角色,其可说是中国佛教中最重要的一部典籍,中国佛教唯一称为“经”的中国祖师之论著,影响中国佛教暨禅宗发展最深远的一部书,佛教
此外,《会编》更将经文与《瑜伽论》的本母论文比对合编,学者对读经论,非常方便,而且更可借此加深对本经宗要部分的理解。所以《会编》应是至今为止最完善的《杂阿含经》读本。除《会...
本文引用南北传的相关资料,探讨《阿含经》在不同结集中的变化以及大乘经典的源流。文中叙及:1.释尊所开示的教法中,即已有相应及增一阿含经的雏型。2.释尊因材...
论《杂阿含经》解脱方文目录摘要第1-5页Abstract第5-6页目录第6-7页引言第7-10页一:选题的意义第7-8页二:前期研究的基本状况第8页三:研究重点、方法与主...
第33卷第1期121年1011月宜春学院学报JuafcuoeeorlohnClgnYiVo.133,No.11Nv21o.01论“阿含经”的叙事策略以《阿含经》长、《中阿含经》为例王红(...
【中文摘要】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探究《阿含经》的禅定,并以佛陀在其成道过程所历经的禅定,作为探讨《阿含经》禅定的入手重点,由此展开佛陀在《阿含经》所呈现...
实际上,在《尼柯耶》及《阿含经》中经过仔细阅读,笔者初步得出的结论为:在《须深经》中,提到须深婆罗门向几位慧解脱罗汉提问他们解脱的内容时,发现他们既不具备四禅,又不具备...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长阿含经》的文学性力挥天。既无力统一佛教内部的信徒又不能抵制反佛教势力的打击与动摇。无奈无助的佛只好任由自己雨打风吹去不情愿...
《长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以"如是我闻"领起全篇,构建一个完整的叙述授者与受者的关系,在佛经叙述中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叙述语境,其中的"我"在佛经初级阶段表达中...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文献属性】[]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出版年代】2000年【文章标题】《阿含经》中有关佛陀教学之研究【英...
[3]杨郁文,〈印顺法师的根本信念与看法〉,收录于蓝吉富主编《印顺导师的思想与学问-印顺导师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六月重版,页五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