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念珠菌的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刘静1,郑秋实2,黄广华1,*.1.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33.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收稿日期:2020-06-03接受日期:2020-07-13出版日期:2020-11-22发布日期:2020-11-27.通讯...
但是,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的研究少且分散。.为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基因调控、抗性和抗性机制等多方面对光滑念珠菌生物膜进行综述。.Abstract:CandidaglabratahasbecomethethirdorfourthmostcommoninvasiveCandidapathogeninAsia,accountingfor29%of…
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机制研究,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机制,ERG11基因,CDR1基因。随着免疫缺陷人群尤其是艾滋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尽管白念珠菌仍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真菌,但近年来白...
【摘要】:第一部分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表型与基因型研究第一章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的筛选、测序鉴定和种系进化分析目的研究我国华东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的菌种分布和种系进化关系。方法利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API20CAUX生化系统对分离白华东地区4个城市的80株临床株进行表型鉴定。
光滑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耐药性值得关注调查总共纳入了1669名由光滑念珠菌引起血流感染的我们检测了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阿尼芬净、卡泊芬净以及米卡芬净的体外敏感性40%光滑念珠菌对三唑类药物和棘白*对氟康唑
念珠菌病对于HIV感染的预防性使用伊曲康唑等可降低口咽部念珠菌发病率及复发率;对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推荐伊曲康唑及氟康唑治疗,但是氟康唑对VVC排名第二(第一位白色念珠菌)的光滑念珠菌疗效并不好,因此如果是光滑念珠菌所致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选…
光滑念珠菌菌种号:VIP(B)10021其他编号:ATCC0001发表论文时,请在论文的“材料和方法”或“致谢”部分标注菌种、细胞来源:菌种VIP。
光滑念珠菌是单倍体,没有任何已知的性周期,基因组约12.3Mb,有13条染色体。1.2.3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热带念珠菌是除白色念珠菌外第二致病性念珠菌,它往往造成深部真菌感染。热带念珠菌是一种无性二倍体生物。像许多其他念珠菌...
论文查重开题分析单篇购买文献互助用户中心中国10城市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流行病学及其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研究来自知网喜欢0阅读量:72作者:阚思玥展开摘要:...
氨基酸对抗真菌药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第四部分,体内研究结果表明,与体外效果不同,半胱氨酸单用对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小鼠没有治疗效果,但是半胱氨酸合用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两性霉素B治疗效果,与体外效果一致。.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
篇首:既往人们认为光滑念珠菌是人体黏膜组织的非致病性的共生菌,只是偶尔引起机会感染.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以及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尤其是艾...
摘要:光滑念珠菌逐渐发展成为禽念珠菌属第二大致病菌,该菌通常是口腔、食道、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表现出对宿主的致病性,菌株一旦进入血液便...
目的调查住院光滑念珠菌检出的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住院中光滑念珠菌检出阳性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白念珠...
摘要: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两个致病性酵母菌,它们都可以在人体内共生,但是在一定的诱因下他们会转变为侵袭性致病菌侵害人体。虽然同为念珠菌...
除白念珠菌占首位温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外,其他菌种在不同来源标本中的分布比例存在差异,光滑念珠菌在痰液中分布最多,占59.8%,其次为尿液,占33.7%;热带念珠...
既往人们认为光滑念珠菌是人体黏膜组织的非致病性的共生菌,只是偶尔引起机会感染。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以及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尤其是艾滋病疫情的蔓延,光...
【摘要】:目的: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等,使得临床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念珠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性真菌,近年来光滑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感染明显...
内容提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博上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023学号:B2008426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的快速鉴定和近平滑念珠菌形态转换观察所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年收藏|手机打开手机客户端打开本文光滑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的构建佘晓东沈永年吕桂霞符美华陈伟刘维达...
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现状与耐药机制.pdf,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年1月20日第10卷第1期ChinJInfectChemother,Jan2010,Vol10,No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