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国法与佛教教规关系论文
新时代语境下国法与教规的交融共契.我们很荣幸,也很感恩处于一个不仅在立法上,而且在司法上,宗教信仰自由都逐渐得到尊重和保护的新时代。.我们能够自由地讨论法律与宗教信仰的问题,也能自由地以基督信仰的维度讨论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我们期待...
国法与教规之间的第二种关系可以概括为教规上升为国法,或国法借鉴教规制定而成。这一点在中古时期的西藏,表现尤为明显。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神教十善法》直接将佛教十善戒上升为国法,《法律二十条》则是根据十善戒的内容和精神...
“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是今年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主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关系,对于在宗教领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意义重大。最近,国家宗教局召开了“国法与教规关系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深化这一主题的学习研讨和宣传。
国法与教规的关系问题,横亘在世人面前,需要探讨和厘清。在新形势下,处理好政治和宗教方面的首要问题。编者按:7月16日至17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承办的“国法与教规关系”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督导检查佛家寺庙功德香设置问题2015年,国家宗教局启动了《宗教事务条例》的修订工作,有幸参与其中,虽只贡献绵薄之力,自己却收获良多:法律知识补给,法治思维加强,法治理念显扬。国法与佛法俗话说“国有国,国家宗教局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处理佛教事务的“不二法门”--党建
浙江宗教界就“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学习活动举办政策法规学习班召开政策法规研讨会佛教在线浙江讯2015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确定为今年“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主题,旨在促进宗教团体履行法定职责,引导宗教界增强法治...
同时,秉承和光大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和前辈高僧大德的高尚风范,激励藏传佛教僧众在服务社会、践行信仰中健康成长,正确处理政治与信仰、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在法制轨道上推进藏传佛教事业发展,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不断提高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发挥佛教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和...
冯玉军:《民法总则》确立宗教法人制度的意义.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民法总则...
5位宗教界人士代表各自宗教同台演说“国法与教规”的关系。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寻梦中国·正行”主题实践活动,省民宗委结合2015年省级宗教团体负责人“红色之旅”活动在杭州举行“国法与教规”论坛。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关系阐明国法与教规的概念、定位与作用,研究梳理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国法与教规关系,有助于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关系,...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相聚杭城,共同探讨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我感到无比的荣...
1.新时代藏传佛教教规教义阐释工作刍议[J].刘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第004期2.藏传佛教第四届教规教义阐释研讨会在拉萨召开[J].中国西藏新闻网.法音.2019,第00...
佛教戒律,国法,教规,阐释,佛陀,偷盗一,戒律的特色:教规不违国法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在制定戒条时便遵循"教规不违国法"的大原则.以不偷盗戒为例,该戒是佛陀在王...
佛教文獻運用之六點考量第二節理證的層層鋪演--由理學...釋昭慧-《法界出版社》被引量:0发表:2003年法治视域下的国法与教规——从三个维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
中佛协会副秘书长、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参加研讨会并发言7月16日,由国家宗教局主办的“国法与教规关系研讨会”在京召开,包括国家与地方宗教行政部门、学术界...
【摘要】:正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首先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佛教徒皈依...
本报讯(记者王磊)11月3日,市民宗委在沙区团结寺举办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论坛,来自首府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以及天主教等宗教人士代表在论坛进行了...
这些问题或许在历史上已有类似的表现,从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问题,一要坚持教权从属于国家行力的原则,二要尊重宗教团体的自治权。...
国法与教规的关系研究报告.pdf,報告吧2015年8月总期第51期(中国改革系列报告STG201501)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