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的新生领域,是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中国核安全观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哲学思想的比较,二者具有以下共同点。(一)具有同样的客观背景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是国际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景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能否以新安全观指导各自的安全行为,形成良性的安全互动。无核武器国家,尤其是不结盟国家,在核裁军方面要求拥有核武器国家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向无...
《一、前言》一、前言核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土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其他安全的重要支撑。核安全工作具有高度的专业技术特征,历史上发生的严重核事故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核安全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有关[1]。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完善核安全技术体系、从本质上...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约束力研究,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核不扩散机制,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国际法的约束力,扩散机制,扩散的微观机制,烧结动力学扩散机制,同种金属界面扩散机制
其次,应对国际核安全是常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极端后果,不仅要划出“中国底线”,更要做好“中国防御”,及时提出各种预案并做好多手准备,有备无患。同时对国际发生的核安全事件,也及时给予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并主动提供技术支持。
一、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有三大流派:.1、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2、理想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安全观;.3、建构主义的安全观。.二、三大学派的核心观点:.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顺应国际关系实践的客观要求,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国外交进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积极参,新时代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新贡献--理论
XXXX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安全文化理论2.1安全文化概述2.1.1安全文化概念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是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于1988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
内容摘要:本次会议围绕“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这一主题,就如何维护全球核安全达成新共识,内容涉及削减高浓缩铀核材料数量、加强放射性材料安保监管、推动国际信息沟通等方面。在本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即以理性、协调、并进为原则,发展和安全并重...
第一章核裁军条约的国际法基础作为核军控机制中的主要内容,核裁军是国际条约规定的缔约双方的义务,也是核武国家做出的行动承诺。1970年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6条规定:“每个缔约国承诺就及…
yaoxiaobu1948分享于2016-04-0501:44:10.0国际核安全形势与核武器管理浅析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页文档大小:355.92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论文--期刊...
的重要讲话,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介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宣布中国加强本国核安全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的举...
因此,研核安全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恐怖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核安全研究更加重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国际原子能机构从哲学高度提出了“安全文化...
2013年我国将核安全问题正式列入国家立法议程,至2017年9月,全国人大第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核安全法》,我国相关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本文梳理了完整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及...
这是中国首次公开提出核安全观,也是世界各国中第一个提出核安全观.中国的核安全观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参照,以积极影响世界核安全秩序、体系与机制的...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4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全面阐述中国的政策主张。峰...
当地时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出席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题为《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围绕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
学术界和公众树立核安全意识同样重要。我们要鼓励各国智库密切关注国际反核恐怖主义形势,积极开展核安全学术研究,并就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促进各国核安全工作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建议。...
接下来研讨了核安全峰会等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的近况,指出在落实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以及强化国际社会在核安全合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一个普遍...
【摘要】:国际原子能局对中国核安全管理工作的评论根据国际原子能局(IAEA)1994年5月发表的资料报导,应中国和国家核安全局(NNSA)的邀请,在国际原子能局国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