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国立中央大学西迁论文
李华玲韩继伟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保存高等教育的有生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一大批高校向抗战后方大转移,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迁运动”。部分高校向贵州“西迁”,使得当时贵州各类教育规模快速扩大,
罗家伦宣布国立中央大学立即迁往重庆,限令全校师生统一于8月底以前回校,启程西迁。同时国立中央大学的图书仪器及教学设备,也装箱起运。在选择迁校地点时,罗家伦提出两条迁校原则:一是迁至的新校址,一定能轮运抵达;二是一定在整个抗战期间绝无再作第二次迁校的必要。
抗战时期大后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2016/1江苏社会科学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治下的大部分高校向后方迁移,国立中央大学(简称“中大”)即其中之一。1937年底,中大从南京顺利内迁至重庆。
1)如何看待西迁大学与暂居地民众的关系。2)如何叙述两地办学。3)如何谈论“伪大学”,如伪中央大学、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史与东南大学校史的写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大学西迁,12月1日在重庆沙坪坝新址开学。中央大学为适应社会需求,增设文科、法科、工科、医科和教育等研究所,还增设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气象系、边政系等科系。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筹备回迁,1946年11月
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迁重庆北碚,于1941年改为“国立复旦大学”;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国立中央大学(由国立江苏大学改称而来),1937年迁至重庆沙坪坝,史称“重庆中央大学”,抗战胜利后迁回,1949年8月8日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
校地情——浙大西迁湄潭散记.文/李大奎.浙大西迁,是时期一所重要的国立大学为了不受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影响而始终秉承高校办学理念的一次伟大的壮举,谱写了竺可桢校长在战乱岁月带领浙大师生不畏艰险、挑战困难不懈办学最终创造教育奇迹的一...
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城中,巍巍屹立着一所百年名校,南京大学。一个多世纪过去,从三江师范学堂到国立中央大学再到南京大学,百年的发展,同时也是无与伦比的百年辉煌。然而,当你说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可能会被追问“在南京哪儿大学呀”。
1)如何看待西迁大学与暂居地民众的关系。2)如何叙述两地办学。3)如何谈论“伪大学”,如伪中央大学、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史与东南大学校史的写作。北大撤退之后,日本人伪扶持了新的北大学生,这年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办?
三、系科演变和研究院的创立西迁后,随着抗战建国形势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增加,除对原有系科进行调整归并外,还加大了应用科学方面系科的设置,改教育学院为师范学院,扩充医学院,创立研究院等,使中央大学成为拥有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史上,有这么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在1948年的普林斯顿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它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八,两弹一星元勋里有4位它的学生,部聘教授里它占据了当时的全国三分...
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则迁移到了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大学、院系最全的大学。全校有七大学院、五十六个科系、一个研究院、九个研究部,还有一个专科学院、一个附属中学,以...
东大人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当卢沟桥腾起的硝烟打破了国立中央大学“玫瑰色的大学之梦”,在罗家伦校长的统筹规划下,全校师生携不屈之志、兴国之任,从南京四牌楼2号出发...
正是因为罗家伦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才使国立中央大学成为全国所有大学在内迁中最迅速、最完整的学校。一直以来,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思想认为,可以不要,因为...
第4章国立中央大学炮火中西迁(3)第5章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1)第6章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2)第7章张恨水风雨飘摇中创办《南京人报》(3)第8...
关键词:国立中央大学;抗战救亡运动;学术;政治中图分类号:1K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3—4921)4—06—71702(010050一、西迁重庆的国立...
国立中央大学西迁八十周年纪念。西迁沿路土壤封存至光华柱中。中国江苏网5月17日讯(记者王逸男通讯员翟梦杰)今天上午,“国立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纪念仪式...
5月17日上午9时,国立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纪念仪式在我校中央大学迁渝纪念亭举行。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波、党委宣传部部长毛惠西、重走西迁路相关学院领导和师生代表参加了纪念仪...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沙坪坝,心理系迁至重庆柏溪,萧孝嵘便在此处落脚,埋头于心理学实际应用的研究。他实施了“速度与准确性训练的关系”实验,订正“拣选学徒的...
论文正文第一部分是以历史发展过程为主要线索,从内、外两个因素来分析梳理国立中央大学西迁的背景,并从三个方面简要叙述了西迁的整个过程。论文正文第二部分是重点、难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