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地表径流减控与面源污染削减技术研究(子课题名称:生态景观设施设计与径流减控技术…
俞孔坚指出我国仍未摆脱“工程性措施”治水的本质,他认为“海绵城市”的内涵是从“人适应水”出发,构建以景观为载体的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从而用生态的途径来解决城乡中存在的水问题[4]。
《科学美国人》专文评论北京大学俞孔坚团队“海绵城市”成果2018年最后一期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以“海绵城市:新一代雨洪管理”为题,刊登评论文章,系统介绍中国的海绵城市理念及其建设成就。
“海绵城市”概念由中国研究人员于2013年提出,其策划者俞孔坚教授是一位生态城市规划师和景观建筑师。科学地讲,“海绵城市”主要特点包括环境适应性强、系统全面、环境友好。中国北部哈尔滨市占地34公顷的“群力雨洪公园”是一个成功...
俞孔坚教授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主题讲座俞孔坚教授答媒体提问,现场来宾踊跃互动讲座结束后,俞孔坚教授为读者亲切签名新书来袭书籍简介《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等著,任南琪、王浩、王超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序。
2015年6月,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海绵城市”工程获国际能源奖中国国家奖。2015年11月,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为其家乡设计的“海绵城市”海绵新作——金华燕尾洲公园夺得年度最佳景观奖。
俞孔坚是国内最早提出海绵城市理念的专家之一。他认为:“海绵城市”不是投入巨资建设孤独的灰色基础设施,而是基于自然(Nature-basedsolution),给水更大的空间,让自然河道、湿地、绿地发挥作用,这才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设计师俞孔坚采访精华版记者:您在美国学习期间主攻城市设计,请问中美关于园林、景观、城市设计的差别在哪?各自有哪些特点?俞孔坚:我们通常所说的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在美国一般归为设计学科,它们的边界并不是很清晰。
“海绵城市”概念部分源于俞孔坚教授的成长经历。在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俞孔坚青少年时学习到很多传统农耕技术,如陂塘系统——利用池塘储存水资源,在旱季灌溉农作物,后来他将这种传统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理念中。
后来,学者开始在城市雨洪管理的研究中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在国内海绵城市的发展较晚,最早是由李迪华和俞孔坚教授在2003年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提出,以“海绵”的概念比喻自然湿地、河流等对城市旱涝灾害的调蓄能力[12]。
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架构,因此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从整个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具体的财政税收政策、还有整个行业产业的管理、以及相关产业...
“海绵城市”、”城市海绵”、“绿色海绵、”“海绵体”等这些非学术性概念之所以得到学界的广泛应用,恰恰在于其所代表的生态雨洪管理思想日益得到广泛认同,尽管表述有所不同,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及对策继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之后,在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审查中,福州排名第一,成功地成...
8月2日下午,由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等著的《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一书新书发布会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中华厅成功召开。此次活动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
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俞孔坚.pdf,PlanningStudies“SPONGECITY”:THEORYANDPRACTICEYUKongjian;LIDihua;YUANHong;FUWei;QIAOQing;WANG...
1a,b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绿色海绵系统:生命细胞概念,绿地吸收和净化雨水和中水(2000)2a,b天津桥园:城市海绵系统,收集雨水并用于棕地的生态修复(2008)3a,...
此外,勿将“海绵城市”建设沦为一些部门的权力寻租机会、地方新的GDP增长点、各类工程公司牟取暴利的借口,否则,难免开启新一轮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
俞孔坚也是国内最早倡导和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学者之一,所谓“海绵系统”,就是利用城市湿地、绿地系统、坑塘系统、湖泊系统等生态基础设施,像海绵一样将雨水蓄积渗透,以解决干旱...
董淑秋、韩志刚,其在《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中提出“生态排水+管网排水”的“生态海绵城市”规划概念,主要针对规划区的雨水利用问题。俞孔坚(2012)结合亦庄经济开发区南部拓...
海绵城市建设难在哪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在近日出版的新书《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六大问题,要疏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