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报道了一种用于海水提铀的高效石墨烯气凝胶吸附材料。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王志宁教授为通讯作者,环境学院2018级博士生李楠为第一作者。随着核工业的不断发展,核反应的主要原料金属铀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海水提铀”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课题,2016年Sholl等[7]将海水提铀评价为改变世界的分离方式之一,海水中吸附和富集铀材料的开发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吸附法是简单高效的含铀废水处理和海水提铀技术。
海水中蕴藏着约45亿吨铀,相当于全球陆地铀矿储量的一千倍。.把海水中的铀资源经济有效地利用起来,可成为我国核电事业与核力量稳定发展的重要补充和保障。.尽管海洋中铀总量巨大,但其浓度低,共存离子多,海洋环境复杂,海水提铀工业化一直面临着...
同时海水提铀的过程对于环境非常友好,完全区别于陆地铀矿的破坏性开采形式,可以实现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兼顾,是一种环保绿色的铀资源开采技术。中国海水提铀研究发展概况中国的海水提铀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上海成立了海水提铀办公室。
文中表示:我国海水提铀将实施“三步走”战略路线,第一阶段是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要具备实现海水中提取公斤级能发电的核产品能力;第二阶段是从2026到2035年,计划用10年的时间建成海水提铀吨级示范工程;第三阶段是进入海水提铀的生产阶段,在2036~2050年的15年间,实现海水提铀的连续生产...
上海团队攻关海水提铀:从实验室走向海洋,保障核工业粮仓,核工业,中核集团,提铀,铀资源,铀矿浩瀚海洋能为人类提供什么?除了我们最熟知的渔业资源、动能资源之外,海水里还蕴藏着重要的战…
新材料解决海水提铀国际难题.近日,川大轻纺与食品学院石碧院士课题组在国际能源和环境科学领域顶级刊物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影响因子30.067)上发表题为EngineeringRobustMetal-PhenolicNetworkMembranesforUraniumExtractionfromSeawater的研究论文,介绍了研发的新…
近年来,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宁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发展海水提铀技术,相继开发了DNA纳米笼凝胶、BP@CNF‐MOF气凝胶、黑磷纳米片、新型Zn2+-聚偕胺肟(PAO)离子交联超分子水凝胶等高性能铀提取材料,研究成果
编者按:我国“双碳”目标的确定,使核电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对天然铀资源也提出了重大需求。然而,由于储量稀少,我国铀资源一度处于“被垄断”的局面。随着海水提铀技术不断进步,这一局势或将出现转机。近期,我国在海水提铀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
近日,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海水提铀团队(负责人王宁)在国际顶级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EnergyMaterials,影响因子21...
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开始了从海水中提取铀的研究,最早尝试从海水中提取铀的国家是英国,他们使用吸附的方法。60年代起,日本、联邦德国等...
以偕胺肟基为功能基的吸附材料和HiCap材料已经成为从海水中提取铀的理想材料,同时结合海水中提取铀试验装置的结构和运行特性,进一步展示了海水提铀的发展趋势。...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2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团队日前开发出一种基于半波整流交流电的电化学方法,可从海水中高效提取铀,较之传统的物理化学吸附法...
(观察者网讯)据观察者网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悉,海水中的铀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铀资源,其储量约为45亿吨,相当于陆地铀矿储量的一千倍,倘若能经济有效地提取,将是我国核电...
美国“海水提铀”研究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曾因一些原因而时断时续。1999年,根据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PCAST)的提议再次启动,该研究还与日本建立了“核能联...
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曹述栋出席大会并讲话。随着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确定,核电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对...
该论文报道了一种用于海水提铀的高效石墨烯气凝胶吸附材料。山东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王志宁教授为通讯作者,环境学院2018级博士生李楠为第一作者。随着核...
可以预期今后几年,随着美国和世界科学界对这一新成果的验证和确认以及“海水提铀”研发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有更加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海水提铀”...
科学领域顶级刊物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影响因子30.067)上发表题为EngineeringRobustMetal-PhenolicNetworkMembranesforUraniumExtractionfromSeawater的研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