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上的变化也会造成繁化,这类繁化最常见的是增加偏旁,故这类繁化又可称之为偏旁性的繁化。2.2繁化产生的原因:何琳仪先生在《战国文字通论》一书中认为:“简化是造成战国文字‘异形’…
论文:关于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若干思考.内容提要:繁体字与简体字都已成为中华汉字文化的有形载体,在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不可没。.从文字发展规律看,简体字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意义,但也掩盖不了繁体字深厚的审美智慧和文化蕴含。.在面对简体字...
关于汉字简化的趋势,人们都看得比较明白。我们从先秦的古篆到小篆、再从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就可以看汉字在形体结构上总体趋于简化的趋势。最典型的,如“车”字的简化:现在的简体字“车”就是草书楷化的结果。至于汉字的繁化,人们也许...
从汉字的历史来看,汉字的简化与汉字的繁化一直存在于汉字发展的进程之中。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希望能够较快地掌握汉字和书写汉字,这就必然要求作为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越简单越好,从而造成汉字的简化。
汉字简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后人简化汉字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也始终未曾停止。新中国实行文字改革以来,有人主张恢复繁体,因为繁体字更能代表传统文化;有人支持推行简体,因为简体字更方便、简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字的最终形成是缓慢的。是由最初的甲骨文先慢慢的简化成草书和楷书,然后衍生出行书。到了近代,人们才开始一步步的对楷书和行书进行简化。1922年,陆费逵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中,把一些笔画多的字进行了简化。
如果确实是,那么简化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而且,虽然汉字简化的正式方案是1956年的《汉字简化方案》,但这个方案尚存很多不足,在社会上引起了用字混乱,在那十年间出版的书刊,还存在大量繁简混用、半繁不简的现象。
汉字简化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而推动的大规模汉字简化运动,则可以追溯到。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4、汉字演进并非只是简化,繁化一直在汉字中展开。这主要是为了辨义,自然演进,不可轻易变更。中国全面推行简化字的过程中,繁体字在教学、研究、出版、文化、商业等领域及一定的人群中继续使用,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书法艺术创作等领域具有独特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姓名:李文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李葆嘉20110430中文摘要从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至今,汉语言文字的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质疑"三个阶段,在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