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是指行政法院解决非宪法性公法争议的活动。普通法系国家:不存在与法系相一致的行政诉讼的概念。一般将司法审查理解为行政诉讼。美国:宪法意义上的司法审查和行政法意义上的司法审查。后者与我们理解相当。我国学者分歧:
摘要:保护规范的纳入使我国行政诉权的判定回归至行政实体法,回归至实体法上主观公权利的有无。由此,行政诉权以个体在实体法上的主观公权利为准据,其范围和界限也由实体法上的主观公权利来框定,成为理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全新视角。
行政诉讼法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对于行政诉讼制度创立初期人民法院正确审理行政案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为:第一,法律没有规定原告的举证责任(除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外),易使行政审判实践走入...
作者简介:张松波,东南大学法治研究中心。文章来源:《行政法学研究》2019年第1期。注释已略,引用请以原文为准。摘要诉讼请求是原告权利主张的核心体现,决定着法院审理案件争议的内容和边界,但只有原告的诉讼请求足够具体时,才对法院具有拘束力。
【摘要】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发,应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文章来源:《法学评论》2021年第5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行政诉讼判决效力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6CFX020)的阶段性成果。注释及引注已略,引用请以原文为准。摘要2018年《行诉法解释》第106条确立了一事不再理原则的...
该路径依据实定行政诉讼法的规范规定,通过全项列举或另定根据规范等方法,消解了列举主义“受案范围”的局限性,而这些方法同样能够适用于对新法内容的解释。本文力图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在列举主义的立法形式之下,其实我国…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中“利害关系”的判断结构浙江大学章剑生教授【摘要】从过去近40年的行政法历史看,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标准经历了“直接利害关系标准”“行政相对人标准”“法律上利害关系标准”和“利害关系标准”四个发展阶段。
【央广网报道】专家:加强行政诉讼和解促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中心主任李轩认为,2019年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发布,对推动建立完善建信守诺机制,树立法治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司法机关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大诉讼法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三大诉讼活动都是由人民法院主持,刑事审判权、民事审判权、行政审判权都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2、目的相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惩处违法或犯罪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
但行政诉讼也似乎只是给了人们一些现象上的提示,我国立法对司法最终权既没有明确肯定,也没能力完全肯定一一在一定程度上这应该是一个宪法或宪政中的问题。也许,...
在国内,研究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理论基础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看来,我国国内最早研究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理论基础的文章是燕广教授发表...
关于行政诉讼理论文章摘要:行政诉讼法是调整行政诉讼活动的规范,推动行政诉讼的进程。但目前仍存在“立案难”的问题,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案件不属于...
同时,广大行政审判法官也要在实践中正确适用案由,不断优化提升案由制度科学性,促进案由规则体系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全面完善,为行政诉讼深化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原标题:《【影响...
在行政诉讼法即将修改的背景下,探讨重作判决存废是一个需要值得研究的问题.面对一些学者提出的因重作判决超越诉讼请求而产生的正当性质疑,文章论证了其存在的正...
行政不作为诉讼研究是以行政诉讼制度为依托,对因行政不作为而受到损害的公民权利保护制度的研究.对该内容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行政法学与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
10人赞同了该文章导言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诉讼时效规定为提起诉讼的期限,这一规定不仅混淆了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概念,而且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难。由于行政诉讼时效的定位的不...
这些都为修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适用调解”提供了司法实践的理论根据。三、法律、法规设定种类、幅度、选择权利等赋予行政...
[编者按:2014年修订的我国《行政诉讼法》进一步保障了法院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有利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行政争议、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