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把论文写在农民大地上
“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农民院士”朱有勇---在《Natur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重大奖励18项,朱有勇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一如他的口头禅:“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农民在前,院士在后。”朱有勇说,无论是做院士,还是做教授,归根结底,自己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马铃薯基地帮助群众销售马铃薯(2020年4月7日摄)。新华社发
“农民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新华网原创稿关于我们广告刊例欢迎订阅《新华每日电讯》!投稿信箱...“农民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2021-08-3119:43:18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版新华社昆明电(记者杨静)身穿迷彩服...
选择字号:小中大.“农民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新华社昆明8月27日电题:“农民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新华社记者杨...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梅雨季节,闷热难耐,稍微一动便大汗淋漓。然而在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是80岁高龄的农业专家赵亚夫,依旧带领着团队在有机水…
孙占祥: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民家.“农业科研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省农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占祥不断告诫自己,搞科研要接地气,要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多年来,他带领团队...
核心阅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21年来,数十万名科技...
作为一个党培养的科技人员,我应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转化给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朱有勇决心把蒿枝坝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突破点。.他带着云南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14次往返蒿枝坝,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朱有勇...
新华社昆明12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伍晓阳、岳冉冉、陈聪院士代言一颗“神奇土豆”,曾引起媒体聚焦。2018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手里抓一颗硕大的土豆,现身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向中外媒体讲起科技扶,“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农民院士”朱有勇--新闻报道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农民装在心中。电影《农民院士》便是这是一部致敬时代楷模,书写中国脱贫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现实题材巨制。该片真实还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的精准扶贫事迹,向观众...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赵亚夫(左)同家庭农场主陈道玉一起查看果树长势(7月6日摄)。梅雨季节,闷热难耐,稍微一动便大汗淋漓。然而在江苏省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提起科技特派员,让我们收缩视野,聚焦吉安。2020年度,共39个省级科技特派团,...
他说:“我是一个成长于土地、收获于土地的农民!与土地相亲、与农民相亲,是我一生的梦想,我这辈子能用一点点付出帮助农民兄弟脱贫,我感到很欣慰。”他最为耀眼的亮点,是他和他的团队,...
新华社昆明12月1日电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农民院士”朱有勇新华社记者伍晓阳、岳冉冉、陈聪院士代言一颗“神奇土豆”,曾引起媒体聚焦。2018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朱有...
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发展起来,这比在纸上发表一篇论文要踏实得多,且更有成就感!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时强调,新时代,农...
新华社昆明12月1日电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农民院士”朱有勇新华社记者伍晓阳、岳冉冉、陈聪院士代言一颗“神奇土豆”,曾引起媒体聚焦。2018年两...
他是农民的孩子,这辈子一直和农民打交道。30多年来,他建立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新途径,累计推广运用3亿多亩。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说得最多的是“要将论文写在大...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到农民笑脸上袁家军主持15日下午,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会议在省人民大会堂举行。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讲话。浙江在线记者梁臻摄浙江...
用朱清科的话说:“本来就是农民,一到山里面就兴奋的不得了,现在60岁了,和同学们上了山,他们未必比我走得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
朱有勇不敢懈怠,“我们习惯了把论文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现在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一家家农民富起来、一个个村寨脱贫!”用科技力量战胜贫困首先要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农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