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云南
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正举着一个两公斤的土豆,向全国的媒体展示。这是一颗来自于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的土豆。两公斤的个头,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有些罕见,但在这颗土豆的家乡,两公斤只能算是“七八十分”。
原标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三论向“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学习30多年的辛勤研究、创新探索,朱有勇把科技论文写在云岭山水间,把科技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灿烂笑容里,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崇高价值追求。
院士扶贫5年云南云山村贫困率降至1.09%中国工程院首届扶贫电商班在澜沧开班:院士教种地云南澜沧:院士科技扶贫带动农户增收澜沧:要想三七质量好专家院士团队少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扶贫班开班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12月15日,由云南省话剧院与普洱市文旅局联合打造的现实主义题材原创话剧《农民院士》在云南省大剧院首演。该剧通过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澜沧为拉祜族乡亲扶贫的经历,讲述以朱有勇为首的科研团队扎根贫困山乡,把实验带到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无私...
习近平讲话原文: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把...
“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农民院士”朱有勇---在《Nature》等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重大奖励18项,朱有勇始终心系农民、不忘初心,一如他的口头禅:“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赵曼常说:“来源于实践又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实践的理论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为了拓展科学研究的深度,获得详实的一手资料,她经常带领青年老师和学生进行实地调研。2006年9月,在云南调研
朱有勇院士的科技扶贫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1日09:14:00来源:云南网分享至: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正举着一个两公斤的土豆,向全国的媒体展示...
上海交大老师书写20多年“老人与海”的故事,如今学生接棒,共同带领年轻人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图]2021年09月10日责任编辑:刘婧怡.文汇报.文汇报报道在云南洱海边,他一待就是十多年,在他的团队手中,洱海从藻华频发甚至常常发出臭味恢复到...
上海交大老师书写20多年“老人与海”的故事,如今学生接棒,共同带领年轻人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2021-09-1009:53:46作者:江倩倩包晨静在云南洱海边,他一待就是十多年,在他的团队手中,洱海从藻华频发甚至常常发出臭味恢复到水清见底风景如初,消失10多年的海菜花又重现湖面之上。
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就要继承和弘扬科技战线的优良传统,努力争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躬身实践者,学习他“顶天立地”做学问、“把论文写在大地...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陈文新院士》:陈文新,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本片讲述了陈文新院士聆听毛主席教诲,回应...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三论向“时代楷模”朱有勇同志学习□云南日报评论员30多年的辛勤研究、创新探索,朱有勇把科技论文写在云岭山水间,把科技成果体...
农大师生的事迹启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报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问赖之...
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需要把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上,在世界科技前沿为祖国争光;而在应用和开发研究领域,科学家则需解决国...
从1973年农大人来到曲周盐碱最厉害的张庄村建立“治碱实验站”开始,46年来,农大师生靠着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持续把“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科技兴农事业发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