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较全面,成功的一次改革.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通过改革国力达到鼎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姓族,对门阀士族制度的移植,使得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迅速...
从“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态度的递嬗轨迹.摘要:孝文帝坚定、明确的态度是北魏太和(汉化)改革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从最初接触汉化改革开始,孝文.次表示要仰祗遗命,亦思无怠,会不愆遗命,说明...
中文名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作者朱兴和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128-132,共5页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分类D691.2K239.21关键词北魏时期孝文帝汉化政策文化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朝议
改革的措施为了巩固北魏在中原的统治,促进北魏经济的发展,改变鲜卑族落后的文化制度,解决社会的种种矛盾针,孝文帝采取了以下相应的改革措施:临沂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政治措施推行官吏俸禄制和三长制。.官吏俸禄制是针对当时吏治黑暗、贪污...
在北魏史的研究领域里,孝文帝的迁都与汉化,无疑是个聚光的焦点,特别为中国史家所津津乐道。孝文帝的致力汉化,当然是个无可争议的史实,只是,史家在研究这个主题时,多半强调拓跋人“汉化”的必然性与正确性,有意无意间似乎忽略了当孝文帝开始推动其汉化政策,尤其是迁都洛阳时...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君主化过程研究.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帝王之一,一生都致力于汉化改革。.孝文帝2岁时被立为太子,4岁受禅即帝位,在位28年,亲政9年。.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在位期间,特别是亲政以后,积极倡导和推行汉化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
【摘要】:北魏初年,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紧张。北魏孝文帝为缓解民族矛盾,缓和民族关系,巩固北魏统治,对民族关系进行了调整。使鲜卑汉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使鲜卑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南北的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
北魏文学自拓跋鲜卑族建国之后就在缓慢之中发展,迁都洛阳之后文学突显繁荣的局面。究其原因在于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使学习汉族文化与文学成为社会时尚。在全面接受汉族文化的过程中,拓跋鲜卑族也向汉族…
拓跋宏(公元467年—499年),即北魏孝文帝,后改名元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他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鉴于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汉化”,本节论文为北族风云系列的第三部分,专门探讨这一问题。一、鲜卑民族早期的汉化之举公元398年,鲜卑人拓跋珪以军事武力立国于平城(今天山西大同),国号…
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论文eeee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论文eeee导读:北魏孝文帝改革论文eeee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公元484-49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这...
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公元484-49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重大事件。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第二阶段的改革始自494年孝文帝亲政,这标志着北...
北魏孝文帝改革论文eeee精选.doc,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公元484-499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重大事件。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第二...
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这对他后来推行的社会改革有着深刻影响。当时,北魏社会的各种矛盾...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使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文化融合达到,使以鲜卑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以极好的融合,而云冈石窟中的乐舞雕刻便清晰地记录了这一景象...
孝文帝想改革旧的风俗习惯,全面推行汉化。他发布诏令,禁止士大夫与民众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穿汉族官吏朝服,鲜卑族人大多不乐意。孝文...
陈四海;侯峰.论北魏汉化改革对音乐的影响.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0.16-21陈四海,侯峰,CHENSI-hai,HOUFeng.论北魏汉化改革对音乐的影响[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0...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不是一个突然的孤立行为.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众多游牧民族为了能享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自觉学习先进汉(华夏)文化,由文化融合导致民族融合的...
2.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汉化的子弟的矛盾,使本质上是军事强权的北魏帝国统治基础崩塌。
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汉化改革,号令胡人穿汉衣、改汉姓、迁都洛阳,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当时为北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孝文帝汉化改革的进行,设立于原都城平城附近的六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