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土壤碳氮磷计量学研究.doc,PAGE摘要研究碳、氮和磷的平衡关系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以及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济南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济南泉水的源头,其生态建设对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研究碳、氮和磷的平衡关系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以及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未来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济南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是济南泉水的源头,其生态建设对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室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的方法,通过土壤采集、土壤碳氮磷...
博士毕业论文—《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及磷平衡的影响》摘要第1-8页Abstract第8-16页Chapter1-Introduction第16-32页1.1Long-termfertilizationeffecton…
6.3.1土壤水分及碳氮磷组分的变化第106-108页6.3.2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第108-111页6.3.3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及代谢熵的变化第111-112页6.3.4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第112-113页6.3.5土壤微生物群落
最新博士论文—《施肥模式和耕作年限影响土壤磷有效性和碳氮磷耦合转化的微生物学机制》致谢第1-15页缩略词表第15-16页摘要第16-19页Abstract第19-24页第1章文献综述第24-42页
土壤化学计量特性影响土壤碳、氮和磷循环微生物丰度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抵抗力SoilCarbon,Nitrogen,andPhosphorusCyclingMicrobialPopulationsandTheirResistancetoGlobalChangeDependonSoilC:N:PStoichiometrymSystems[IF:6.519]...
土壤碳氮磷循环微生物群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抗性取决于土壤C:N:P计量比1.摘要面对全球变化,要保持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就需要更好地理解功能特殊微生物群的调控因素及其种群对干扰的响应。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中国54个管理的生态系统的土壤,并进行了一个微观实验,将干扰、元素...
川西亚高山3种森林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特征.贺若阳杨万勤杨开军李志杰庄丽燕谭波徐振锋.【摘要】: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天然针叶林、桦木次生林、人工云杉林有机层和矿质层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
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氮、磷的空间分布及化学计量特征.【摘要】: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全球元素平衡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进行生物固碳,其中氮、磷元素同碳循环的耦合是研究...
第30卷第3期农业.工程学报1042014年2月IransactionsoftheChinescSocictyofAgriculturalEnginccringFcb.2014基于土壤化学性质与神经网络的羊草碳氮磷含量预测李月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外源氮磷向土壤的输入,这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有机质分解和土壤碳固存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库是陆地碳库的主...
335.2展望33参考文献35致谢39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前言第一章前言1.1研究意义森林土壤氮磷比例(N:P)平衡时,森林通过微生物矿化分解土壤有...
中国农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孙立青【摘要】:为了保证粮食的增产,我国农田使用了大量的化肥。这些不合理使用的化肥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调控土壤累积态养分的生物...
湿地中碳氮磷的循环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4)除海拔、土层深度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土壤物理性质通过影响土壤水分、...
第39卷第14期2019年7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ol.39,No.14Jul.,2019DOI:10.5846/stxb201809081925张雅茜,方晰,冼应男,王振鹏,项文化.亚热带区4...
毕业论文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季节动态特征学生姓名:巩志清专业班级:林学2009级3班指导教师:陈立新教授学院:林学院2013...
【摘要】:为探讨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地带性,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和不同层次土壤碳、氮、磷含量及...
景观有机地表覆盖物的吸水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豆粕发酵肥提高茶叶品质作用研究南疆棉田土壤盐渍化的时空变异与种植风险评估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斑马鱼生长发育及糖代谢的毒性...
陕北典型退耕林植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演变与分异特征退耕还林(草)生态造林工程实施对陕北黄土丘陵区脆弱生态环境改善,土壤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退耕后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互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