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幼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2.6、41.7℃和7.7℃;成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3.1、42.0℃和8.2℃。
变色树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其上有粗长的感觉毛.皮肤感受器皮肤与一般皮肤结构有明显区别,其...
变色树蜥:东方的变色龙文/邹桂萍变色树蜥,又称冠树蜥、常见园蜥、东方园蜥、热带园蜥、印度树蜥,俗话里也有叫马鬃蛇、鸡冠蛇的。在已知的树蜥中,变色树蜥的分布范围最广,伊朗东南部、阿富汗、印度、尼泊尔、文莱、印度尼西亚、斯里…
蜥蜴的变色能力很强,特别是避役类(Chamaeleons)以其善于变色获得“变色龙”的美名。我国的树蜥与龙蜥多数也有变色能力,其中变色树蜥(Calotsversicolor)在阳光照射的干燥地方通身颜色变浅而头颈部发红,当转入阴湿地方后,红色逐渐消失,通身颜色逐渐变暗。
雷公狗,学名:变色树蜥。是广东、海南、广西南部一带特有的物种,尽管叫做变色树蜥,但严格来说应该是变色树蜥的亚种,我通过维基了解到变色树蜥在锡金、印度等地也有分布,但从照片上看却和本土的雷公狗从体型和颜色方面均有差异。
【摘要】:在谱系分化过程中生态位是趋于保守或是分化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谱系分化初期生态位保守性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这一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生态位模型和物种遗传信息,以鬣蜥科的两个物种(蜡皮蜥Leiolepisreevesii和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为研究对象,评估了生态位进化对物种谱系分化的...
【摘要】:更新世气候反复波动导致陆桥的反复升降对现在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和遗传结构有影响。我们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变色树蜥的谱系地理格局进行研究,共采集了39个地理种群212个体,其中在海南岛采集有35个地理种群,邻近的(广东、广西、香港和越南)采集有4个地理种群。
本书是一本针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分“区系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及“综述”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广西两栖动物四种新纪录》《乌龟生长及个体大小两性异形》《变色树蜥精子的超微结构》《温度对荒漠沙蜥...
因此,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从宏观大尺度的角度对中国蜥蜴亚目生态生物地理进行了研究,然后选择变色树蜥进行了谱系地理的研究。其目的是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的选择体温、热耐受性、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幼体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和临界低温的平均值分别为32.6、41.7℃和7.7...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研究了分布于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核型和Ag-NORs.结果显示:广东韶关地区的变色树蜥的染色体数2n=34=12V+22m,NF=46,其中有6对大...
变色树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页文档大小:211.84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论文--自然科学论文系统标签:感受器形态...
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选择体温、热耐受性及温度对食物同化的影响ctoop分享于2011-06-1523:06:4.0介绍马鬃蛇的生活特性,:研...
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其有有粗长...
我们用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对变色树蜥的谱系地理格局进行研究,共采集了39个地理种群212个体,其中在海南岛采集有35个地理种群,邻近的(广东、广西、香港和越南)采集有4个...
研究变色树蜥(Calotesversicolor)头、尾大小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头、尾大小两性异形的个体发生.成体体长(SVL)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
10李淑兰,赵文艳,冷超,赵文阁;变色树蜥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J];动物学研究;2004年05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黄勇;郭宪光;李家...
捉到一只变色树蜥,冬天怎么办?我是广州的自然状态下他可能会冬眠吧……或者他会自己找合适的地方吧,比如热力管道什么的……感觉一般在家里养蜥蜴啊蛇的,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