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试图从波德莱尔的感应系统理论的崭新视角对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荒原》和《情歌》进行美感视角的诠释与挖掘。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被认为比批评家圣勃夫“还要伟大的批评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一整套美学理论—感应论。
《通感》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感应》赏析,波德莱尔<<通感>>的主题思想在《通感》中波德莱尔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者.诗人能够理解自然,诗人在自己的各种感觉中看到宇宙的统一,这些感觉只是宇宙的可感反映.波德莱尔区分.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主要是讲什么,里面主题是是哪几个?
波德莱尔(Baudelaire,1821-1867)“应和论”(Correspondances)最早以同名十四行诗出现于《恶之花》【1】。它非常神秘!何谓应和?就是感应、相通,有应有和,一应一和。波德莱尔认为,整个宇宙、人类社会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
”[①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85页。]与爱伦·坡的接触助长了波德莱尔的神秘主义倾向。在这位美国作家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思想、诗情,甚至语言。
这首诗里所发展的感应论,是波德莱尔对法国诗的巨大贡献,它不是某种新的表现手法,也不是某种新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这样,这首诗的意义也就超越了它本身而扩展到哲学、美学的领域。(柳扬)更多信息:
波德莱尔的《感应》一诗即不失为诗人独具一格的探讨。.虽然诗人本意只在为诗的创作开辟新路,但其思想内涵已远远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畴,具有普遍的哲理意义。.《感应》(又译《契合》)发表于初版的《恶之花》中,大约作于1845年前后,是作者以诗的...
波德莱尔:《浪漫派的艺术》瓦莱里:《杂文集》庞德:《回顾》(收于艾略特所编《埃兹拉-庞德论文集》)重点提要:1、注意象征派诗论与象征主义诗歌的结合:爱伦坡(对“神圣美”的追求)、波德莱尔(感应系统理论)2、瓦莱里:纯诗论3、庞德:
此外还有编著、论文、译文等各类成果数十种。他的著作《波德莱尔十论》和《波德莱尔: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代表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30多年前的惊鸿一瞥,从此种下与波德莱尔的一世情缘
波德莱尔(1821-1867)文学批评论文结集《浪漫派的艺术》艺术批评论文结集《美学珍玩》“感应论”:世界原本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它暗示着多重复杂的含义。
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1回眸20世纪的西方文论,有必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和总结。可以说,20世纪的西方文论相对于19世纪更是流派纷呈,经过一次次转向,形成了一个个姿态各异的文论流派,并同时构成了一种三维式全景,即各个流派都可以归入以下三种研究路向中:文学发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