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试图从波德莱尔的感应系统理论的崭新视角对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作品《荒原》和《情歌》进行美感视角的诠释与挖掘。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被认为比批评家圣勃夫“还要伟大的批评家”,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一整套美学理论—感应论。
《通感》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感应》赏析,波德莱尔<<通感>>的主题思想在《通感》中波德莱尔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者.诗人能够理解自然,诗人在自己的各种感觉中看到宇宙的统一,这些感觉只是宇宙的可感反映.波德莱尔区分.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主要是讲什么,里面主题是是哪几个?
波德莱尔(Baudelaire,1821-1867)“应和论”(Correspondances)最早以同名十四行诗出现于《恶之花》【1】。它非常神秘!何谓应和?就是感应、相通,有应有和,一应一和。波德莱尔认为,整个宇宙、人类社会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
”[①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郭宏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85页。]与爱伦·坡的接触助长了波德莱尔的神秘主义倾向。在这位美国作家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思想、诗情,甚至语言。
作为理论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波德莱尔与象征主义问题CorrespondenceasaTheoryandSymbolasanIsm——BaudelaireandIssuesofSymbolism
波德莱尔:《浪漫派的艺术》瓦莱里:《杂文集》庞德:《回顾》(收于艾略特所编《埃兹拉-庞德论文集》)重点提要:1、注意象征派诗论与象征主义诗歌的结合:爱伦坡(对“神圣美”的追求)、波德莱尔(感应系统理论)2、瓦莱里:纯诗论3、庞德: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名词解释:[法]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43万字。收作者关于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的论文27篇,有《对青年文人的忠告》、《正派的戏剧和小说》、《论〈包法利夫人〉》、《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爱德加·爱伦·坡的生平...
今年8月,人文学院李国辉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权威文学研究期刊《外国文学评论》上发表文章,题目为《“无能的波德莱尔”——论无主义者对象征主义的价值改造》。李国辉为作者,台州学院为唯一通讯单位。
此外还有编著、论文、译文等各类成果数十种。他的著作《波德莱尔十论》和《波德莱尔:从城市经验到诗歌经验》代表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30多年前的惊鸿一瞥,从此种下与波德莱尔…
恶之花波德莱尔作品集读后感波德莱尔的风格怎样的波德莱尔的应和理论波德莱尔10句经典名言波德莱尔第三节波德莱尔波德莱尔诗歌名言名句精选波德莱尔与中国现代文学感应——波德莱尔波德莱尔死亡意识的成因以及他笔下死亡的艺术9.3-波德莱尔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