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舟双楫·卷一·论文一》文谱道光己丑八月,养疴寓园,日与族子孟开论古文节目,因次为篇。余尝以隐显、回互、激射说古文,然行文之法,又有奇偶、疾徐、垫拽、繁复、顺逆、集散。
艺舟双楫,文艺教育读物。清包世臣撰。六卷。前四卷论文,评论古人作法,抒发己见,录己作书、序、碑传等文。后两卷为书法理论著作,阐述学书经验与心得,论述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以及为《书谱》…
【摘要】:本文将《广艺舟双楫》置于清末民初时代书风中去考察,通过对康有为不同时期书学思想的梳理与研究,揭示了康有为早期书学实践与《广艺舟双楫》碑学思想兼形成的内在联系及晚清碑学理论所存在的滞后现象;指出在《广艺舟双楫》成书前,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等人已在阮元、包世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局限性-社科论文.作者: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王军来源:原创日期:2012-02-04人气:1109.复制链接分享好友.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他不但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而且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康有为在...
时间:2021-11-0121:11来源:毕业论文包世臣在扬州生活很久。淮盐主要在扬州区域运营,那里经济繁荣,文化富饶。有远大抱负的学者人,不远千里,在此地来往。巨商大族,大都聚居在此...
1]祝嘉《艺舟双楫疏证•••论书二•记两棒师语》,巴蜀书社,1989年11月第一版,第129页。[2]沈曾根在《菌阁琐谈》,见《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375页。[3]祝嘉《艺舟双楫疏证·历下笔谈》,巴蜀书社,一九年版,第37页。
他的《艺舟双楫》也分别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及艺术风格来突出他的理念。《艺舟双楫》当然要有继承和发展,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就是在包世臣尊碑上的继承和发展。73624毕业论文关键词:包世臣,《艺舟双楫》,尊碑
1包世臣的生平概述包世臣(1775年---1885年)号倦翁,字慎伯,清代书法家自称小倦游阁外史。安徽省泾县人士,因为泾县古名叫安吴,,因此又被称作包安吴。
在《广艺舟双楫》中,书法革新思想贯穿全文,并提出要法古通变,即以古开今,建立其所倡导的碑学体系。从批评的路径出发,康有为在对书法的源流及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后,提出了碑学和帖学两个概念,认为帖学已坏并逐渐流于单调和僵化,相反碑学则笔画完好,精神充足。
初学唐宋之书,后又法北碑,晚年时对二王有所偏爱,曾曰:“余性嗜篆,分,颇知其意,而未尝致力,至于真行草之间,则不负后人矣。”[]则用笔以侧取势。他一生的著述,晚年收集并整理在《安吴四种》中,《艺舟双楫》一书则体现他对书论的主张。
《艺舟双楫》原文:叙叙曰:论文之书,始于《典论·论文》,而《文赋》继之。魏文评时流得失,士衡论体裁当否。《文心雕龙》后出,则推本经籍,条畅旨趣,大而全编,小而一字,莫不以意逆志,...
《艺舟双楫》是本论文,杂著集;书名用一舟双楫的比喻,极其形象地说明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审美规律的把握,可以分别就文,书二方面作出研究和探讨.这是解剖麻雀,具体入微的分析...
清代的帖学都是翻刻而成,本上以汇帖之祖《化阁帖》基淳其著作《艺舟双楫》晚清碑学理论的一个总结。广艺广是《重复工几离真舟双楫》书中...
康有为是晚清书坛上碑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广艺舟双楫》是晚清碑学理论的一个总结。他的书学思想不仅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还受到西方进化思想的浸染、正是这种中西文化的...
年闯,爱写字的人未有不受这部书的影响的.”燃而,毕竟时期的书法环境与晚清大不一样,书家的艺术观点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书法理论著作很...
【摘要】:康有为作为晚清碑学之集大成者,其《广艺舟双楫》可谓是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与逻辑起点。在中国书坛萎靡成风之时,康氏借由该书,在“变易”之核心思想下提出...
本文将首先讨论儒学对《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写作的影响,以此来探讨儒学的同质和异化。其次,根据《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的理论重心,从书法史的建构和解构这个层...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有人指责多激越之词和变古诧异之说,认为此书是为变法造,一概加以否认;有人认为此书影响巨大,句句是至理名言,盲目,不加分析,其实这...
包世臣所著《艺舟双楫》,收录了他关于论文、论诗和论书法方面的文章。就文章而言,他主张讲求文法,尤其要务实,关心国计民生;就诗而言,他重视诗要言志,不能只追求华丽,而要起...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3条1彭砺志;尺牍书法:从形制到艺术[D];吉林大学;2006年2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3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