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论文走红以后,他还是不忘科研工作,保持本心。正如他在《致谢》信末尾写的:“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我认识大量平庸得令人发指的文科博士,也认识大量对社会现象洞察力非凡的非文科博士。.“名校文科博士”这个名号,大约可以说明一个人英语水平不太烂(总得把GRE考过而且成绩靠谱吧),它还可以说明一个人比较坚强(考了这么多年的各种试仍然没...
原作者有句话说得很好,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也希望你不辜负你为了某个方向做出的一切努力。我知道我很平庸,我也知道,我不应辜负自己的努力。苦难面前,努力亦有价值。
我是201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然后最近看到一篇201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和我写同样的主题,资料比我用得多,框架也比我写得好。心情很沮丧。其实,作者我是知道的。但我毕业后也没做相关学术工作,本来今年准备出博士论文了,发现这个作者明年也要出书
而论文(包括期刊投稿和毕业论文)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包括写作的思路,而且大多数都有每个行业的论文模板。早日开始这部分的写作的目的是,自己按照一篇同行评议的文章的要求来写,可以保证自己的思路比较一致,同时也是自己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合乎逻辑的思考。
为了提高博士论文匿审通过机会,无论是导师还是博士生在博士论文选题时,就会倾向选择较少争议的成熟研究,且尽可能将博士论文写得符合主流认识,尽可能避免争议,探索性研究成为禁忌。博士论文原创性越来越差,精致而平庸的博士论文流行起来。
博士论文说是双盲审,其实最多只是单方面盲审而已。现在毕业都有论文数量的要求,评阅老师很容易查到被评学生的资料。对学生而言,一般只知道评阅老师的学校(一般这个可以送审前有选择的余地),但不知道具体的人员
写博士论文期间偶尔发发博客,相当于鼓励自己:写作也可以是很好玩、值得期待的事。走过这一程,我越发觉得读博士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片段,把人带入深刻的觉知。写论文的几个月,人心是实的。生活围绕着这一件事,人能入境,写作本身也像修禅。
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博士生比起硕博连读生更具备科研的基本功。.因为博士生经过硕士阶段的科研生活,知道该怎么样查文献、做实验、写论文,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而硕博连读生刚进实验室的状态就跟普通的硕士生一样...
为了打破则尴尬的沉默,我小心翼翼的问:老师,论文写得很差吗?他长叹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摘下眼镜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仿佛刚刚的论文让他的老花镜受到了一万点不可逆伤害,说了一句我铭记至今的话:是不是很差我不知道,但是肯定是我所见过的写得最差的一个。
和18年某博士毕业论文+19年某硕士毕业论文的某个点的场景->问题模型->算法都高度相似(查资料时候...
除了committee,基本没人会看你交上去的博士论文。我觉得不要太在意之前写得怎么样,修改时把committee要求的东西都改好就可以,捏着鼻子重写到完美是浪费时间。...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一封出自中科院的博士论文突然走红起来,引起大家的热议。作...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一封出自中科院的博士论文突然走红起来,引...
他们的生活在人们印象中总与校园、实验室、一篇篇论文和可喜研究成果有关,但那大都是理工科博士的模板,而文科博士圈要静谧、枯燥得多。他们的所学、所思、所成...
让你完成论文的哪里是什么工具,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工具,想去西天取经,骑马和开车都行。工具从简。先完成,再玩花样。写博士论文要求有副好身板,这一点跟跑马拉松也很像。许多学生把...
一封出自中科院的博士论文突然走红起来,引起大家的热议。作者黄国平在文中回顾坎坷的求学路和取得成功后的感激之情,让很多网友为之动容和感动。作者在节选的论文中提到,自己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
在博士毕业论文的最后一章“致谢”部分,开头处我如实写道:这三年中,想要感谢的人有很多。但我在此厚颜想先感谢我自己,我想告诉自己:XX,你很棒!不论成果如何,你已经做到很好了,你的人...
博士论文说是双盲审,其实最多只是单方面盲审而已。现在毕业都有论文数量的要求,评阅老师很容易查到被评学生的资料。对学生而言,一般只知道评阅老师的学校(一般...
标题:发现别人写的博士论文比自己写得好,心情沮丧该怎么排解啊?我是201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然后最近看到一篇201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和我写同样的主题,资料比我用...